武夷山
The Marginalian(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该网站的原名Brain Pickings可译为“精挑细拣”)是保加利亚裔美国学者Maria Popova创办的个人网站,主要发表她的读书笔记与深湛思考,是我最喜欢的网站之一。我的很多博文都是对她的文章或她所摘引的图书内容的编译。Maria Popova也许没有高级学位,但我愿意称其为学者,因为她具备优秀学者的领悟力、创造力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最近,她撰文介绍了The Marginalian是怎么来的。请DS翻译了这些内容,我修改。译文如下:
《边际之思》诞生于2006年10月23日,它如同我穿越生命荒野时记录见闻的田野笔记,始终在寻觅人生的路标。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十六进制的世界,人们总爱庆祝逢十的整年纪念,迷恋那些被零修饰得圆满光洁的数字。但于我而言,十九这个数字远比二十更具深意。
十九岁那年,我离开了保加利亚——当时欧洲最贫困却每平方公里物种最丰饶的国度。怀揣家人东拼西凑的八百美元,我只身远赴异大陆,在全然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白手起家,周遭生态系统中充满无数我从未见过的生命形态。原本指望通识教育能教会我如何度过人生,却发现置身于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这种模式将心智训练成应对标准化考试的机器,却全然漠视灵魂的成长。为了支付学费我同时打四份工,精疲力竭且无所适从的我无力结交朋友,在孤独迷惘中坠入幽暗的抑郁深渊。
“你以为自己的痛苦与心碎亘古未遇,直到你开始阅读。”詹姆斯·鲍德温(那时我尚未知晓这位作家)在回顾人生时如是说。
于是我开始阅读。
我读亚里士多德(祖母自我童年起就常引述其名言),读苏珊·桑塔格(彼时我亦未闻其名),发现了莫里斯·桑达克与露丝·克劳斯都是优秀作家(从此坚信伟大童书其实是披着伪装的生活哲学),在《草叶集》的字里行间迷失又找回自我。
在书页边缘(博主:margin是边缘,marginalian是从margin衍生出的词,指在书页边缘写写画画做笔记的人)的空白处,我的思想逐渐成形。最初我就阅读的图书自身写文章,继而围绕图书做文章,再后来超越图书做文章——这便是《边际之思》的缘起。
博主:DS将marginalian译为“边际之思”,我未修改。姜德明先生有一本书叫《书边草》,我觉得若用“书边草”来翻译marginalian,是不是既准确又传神?
我依据Maria Popova的文字写的博文很多很多,略举数例:
斯坦贝克论人性的矛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57606.html;
Maria Popova谈AI时代的创造力,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93702.html;
注意就是将看转化为看见,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3261.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860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