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下文是2017年间写的,向某报投稿,是否被接受发表已记不清了。)
武夷山
在有些科幻作品中,科学家是只顾个人兴趣或私利而不管社会后果的狂人,在另一些科幻作品中,科学家则是拯危济困甚至挽救地球命运的英雄。美国科幻作家、星云奖得主Charlie Jane Anders女士推荐的以下10本科幻作品中,科学家都是正面形象。她认为,这些作品能唤起读者对科学的热情。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就是因为小时候阅读科幻作品受到感染,后来才走上了追求科学的道路。
Neal Stephenson的 Cryptonomicon (编码宝典)
作者尼尔.史蒂芬森出生于1959年。他父亲是电气工程教授,祖父是物理学教授,母亲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外祖父是生物化学教授。 这部发表于1999年的作品描写了两拨假想的密码破译高手。第一拨活跃于二战期间,包括大名鼎鼎的阿兰.图灵;第二拨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他们建立了地下数据港,最终目的是帮助那些可能成为种族灭绝目标的群体自卫求生存。
卡尔.萨根的Contact(接触)
重庆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该书的中文译本。大概情节是,研究外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美女科学家发现了一组从宇宙中心织女星发来的神秘信号源,破解信号后发现,这是一个能够达到外星球的飞行器设计图。全世界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五人探险小组,邀请中国在内的五国科学家作为地球使者,对宇宙智慧的中心进行探访。小说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这次接收大消息、制作大机器、穿梭黑洞飞抵大星系的冒险探访的全部过程。
Connie Willis的 Bellwether(领头羊)
康妮. 威利斯女士生于1945年,拥有英语和初等教育双学位。这篇长篇小说1997年曾获雨果奖提名。它和多数科幻小说的题材不一样,其中具有科学特征的事物只有一样:一个所谓“混沌”系统,其他都是日常生活。主人公桑德拉女士是一名科学家,以时尚为研究对象。小说有很多线索,纷乱、复杂,但最后发现,有个“领头羊”因素是混沌事件的导火索。
Kim Stanley Robinson的 2312
作者金.斯坦利.罗宾逊生于1952年,在美国加大圣迭戈分校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的很多作品都关注环境问题。《2312》这部小说叙述的是,环保主义者通过艰辛努力,如何使得弗罗里达免除了被海水淹没的噩运,如何使狼群重归荒野。2012年,该书被好几家机构评为最佳小说。
Ursula K. Le Guin 的The Dispossessed(一无所有)
作者生于1929年,她9岁开始写幻想作品,11岁向科学幻想杂志投稿。她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国文学和意大利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在《一无所有》这部小说中,一位科学家建立了一种关于同时性原理的新物理学,基于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一种新仪器,可以在不同时空之间进行瞬间通信。在科研的同时,这位科学家挣扎于两个世界之间:一个是无政府主义的星球,一个是资本主义的地球。
Ted Chiang 的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这部中篇作品发表于2010年,中文版2015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特德·姜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专业,之后从事软件行业。他迄今写了十几篇短篇或中篇小说,却获得了包括星云奖、雨果奖、坎贝尔奖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幻小说界重量级奖项。《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说的是一帮人工智能“培训师”如何将数字实体从小培育到大,难点在于,不仅要使这些实体具有智能,而且要真的像培养孩子一样培养他们,像照顾动物一样照顾他们。David Brin 的The Practice Effect (实践效应)
作者出生于1950年,在美国加大圣迭戈分校获得太空科学博士学位。该小说出版于1984年,说的是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能够控制时空的设备,于是能够飞行到另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去。在那个行星上,物体不会逐渐磨损,而是越来越坚固。书中人物Dennis Nuel解开了发生这一反常的秘密。
Marie Brennan的 A Natural History of Dragons (龙的自然史)
女作家Marie Brennan毕业于哈佛大学。《龙的自然史》是一部关于研究龙的博物学家伊莎贝拉的幻想小说,是三部曲的第一部。伊莎贝拉到处旅行,研究传说中的超自然怪兽----龙。一方面,她在龙类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发现,另一方面,科学机敏也帮助她和团队摆脱了一次次困境。
Mary Doria Russell的 The Sparrow (麻雀)
作者玛丽.多莉亚.罗素生于1950年,她从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获得文化人类学学士学位,从东北大学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获得生物人类学博士学位。《麻雀》发表于1996年,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就获得克拉克奖等多个奖项。 故事情节是,一群耶稣会会士发现了来自外星的信号,他们像《接触》中的美女科学家一样,勇敢地去接触外星智能。在此过程中,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结果发现,语言学知识同物理学知识同等重要。
Jonathan Lethem的 As She Climbed Across The Table(当她爬过桌子的时候)
作者出生于1964年,一开始学的艺术专业,后来觉得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大于对艺术的兴趣,就退学了。《当她爬过桌子的时候》这个有趣的故事发表于1997年,说的是,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人工黑洞,一位科学家爱上了这个名叫“缺乏”的黑洞 。书中不仅要交代黑洞是怎么回事,而且要交代为什么这个黑洞只吞噬某些东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9464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