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专家在院里作报告——日记摘抄1109
武夷山
2017年6月20日
上午起草“未来城市关注包容、生态与共享”(博主今注:即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62211.html)。下午接待OECD接替赵刚(音)分管中国事务的Mario Cervantes,西班牙血统的美国人。他事先定了3个题目让我们选,我让他讲技术商业化,讲得很好。会后,XX、XX、XX等来请示与巴西某机构签MOU事,和与牛津大学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事,我建议将英方提出的题目New Technology, New Driver, New Economy 改为 New Normal, New Driver, New Economy 。
6月21日
上午浏览《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上网。11点开班子会,人事司不同意我院推荐4个二级岗申报者,只同意报两个。加权统计结果,院长18票,我16票,XX 4票,XX 2票(我投了他一票)。人事司只允许我们报送投票前两名。下午三点半,RELX副总张玉国来访,我找XX、XX也来参加会见。快下班时,XX、XX来找,说XX想放弃博士后研究,创业去。XX也来找,讨论如何处理课题验收时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6月22日
上万方数据网站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的科学史家访谈系列文章,摘录其相关文字写成两篇博文。第二篇是文章改变命运两例(博主今注:即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66700.html),一是樊先生提到的事例,二是XX微信发来的张抗抗文章提到的贾起的例子。XX要我下周二接待深圳客人,我说,先问问统计所、产业所有没有精力接深圳委托的项目。后来XX问了院长的意思,院长说尽量接。
6月23日
上午去所里开基金项目组会,XXX有新主意:做专利权人的共被引,我支持。下午XX来咨询,浦江论坛今年主题是科创中心建设,请什么样的国外专家?我说,纽约、伦敦、悉尼都有建创新型城市的大志(他们不一定用这个说法),可请相关人员,不一定非请大学教授。快下班时XX告知,XX司长明确表示,决不给我们的说明函盖公章,那么事情就复杂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925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