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反对浮躁 各安其位——由办刊办学现状引出的思考 精选

已有 5600 次阅读 2021-2-2 10:33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反对浮躁 各安其位——由办刊办学现状引出的思考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发表于内刊《教育参考》2007年4月号)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某一个角度去理解是很有道理的,其含义是:君(臣、父、子)要有君(臣、父、子)的样子,要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总之,各人要各安其位。一个社会的多数人各安其位了,社会才能有秩序,才能稳定发展。我们大家都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换句话说,很多人(或机构)都不安其位。

比如,很多人工作不安心,跳槽之频繁连发达国家的人都吃惊。很多保姆也是不安其位的。电视剧《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多数保姆是流动性很大的。这位干了几天保姆,发现看电梯更省心,就跑去看电梯了;那位干了几天保姆,发现当售货员也挺新鲜,就跑去当售货员了。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主管有各种本事为本公司招人、用人、留人,但他(她)就是没有本事找到或留住合适的保姆。

很多科技期刊是不安其位的。它们明明不属于学术性很强的期刊,却偏要以挤进核心期刊行列为奋斗目标。这些期刊没有意识到,在期刊领域存在着“行为不对称”现象:科研人员作为作者,希望多多发表论文;认为同行评议过程非常重要;认为期刊是个有吸引力的知识包装物;希望自己的论文获得广泛传播。而作为读者,他们希望有一个集成的期刊资源系统;认为浏览是至关重要的(浏览对象是否属于同行评议刊物倒无所谓,只要其内容对自己有启发作用);认为期刊的信息质量是很重要的;另外,它们想少读一些(时间实在不够用)东西,但又不能落伍。可见,作为作者和作为读者所希望的东西往往是矛盾的,是不对称的。

由于这种不对称性,非一流的刊物就有存在的价值,就有市场。情报学专家发现,科研人员一般在投稿时首选一流期刊,因为这些刊物的影响因子高。但是,一旦投稿被拒绝,许多科研人员不是将它们改投二流期刊,而是直接投给三流期刊。这是为了能尽快地发表,以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由此可见,三流刊物也有其存在价值。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几乎所有重要论文,都是应一些档次不高的刊物编辑部之约而写的,并发表在这些刊物上,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些高质量的论文并没有因为未发表在高档刊物上就被埋没。事实上,很多科研人员(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其事业发展过程中,都是首先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论文,随着学术地位不断提高,论文投向才转变为那些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因此,影响因子不高的刊物不必自卑,办出特色(比如,使本刊物的发表时滞很短)来,一样有光明的前途。[1]

很多大学也是不安其位的,它们一味要升格,一味要办成综合性院校。它们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不如此,它们在大学评估排行榜上就永无出头之日。因此,我们的大学评估应该分门别类地做。大学不是铁板一块,一方面有理、工、农、医、文、法院校的类型之分,另一方面有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和专科学院的“层次”之分(“层次”不是一个好的表达,学校定位不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姑且用之)。武汉大学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大学评价方面,已经注意到了分类型、分层次的评估,做得是相对比较好的,值得肯定。不过,在如何针对各类型、各层次院校设计出独特的评价指标方面,他们仍有改进余地。例如,对于农业院校,就可以而且应该考虑如何评价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贡献;对于专科院校,不妨考察其毕业生有多大比例在各行各业成为对应领域的专业技术能手,而不是看有多少人考取了研究生。只有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才有利于各类、各层次院校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构成全国教育布局“棋盘”上的大模样。而现在,合并学校以求全、争取升级以求名的风气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整个棋局实在惨不忍睹。我们的大学与研究生评价要争取为中国高等教育棋局走出好模样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

在发达国家,各类型、各层次的院校基本上各安其位,没有动辄改名(麻省理工学院至今仍是MIT,并没有以不是综合大学为耻),没有搞盲目合并,社会上也没有“专升本”热。例如,美国有大量的三年制社区大学,他们重点培养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在面向百姓的普及型创业培训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每年诞生那么多新公司,背后就有这些社区大学年复一年的创业培训所做出的贡献。它们并没有热衷于升格为四年制本科院校。这种各安其位的心态尤其值得国人学习。

当然,提倡各安其位,并不是反对人员流动,反对追求卓越。这完全是两回事。

 

参考文献

[1]   Michael A. Mabe and Mayur Amin, Dr. Jekyll and Dr. Hyde: author-reader asymmetry in scholarly publishing, Aslib Proceedings, 2002,54(3):149-15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70168.html

上一篇:洪堡:科学家的头脑,诗人的灵魂
下一篇:域外新书——关于新观念的新观念: 世界顶尖创新者对创造力的见解(2002)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25 郑永军 汪育才 李毅伟 许培扬 徐耀 李万春 杨正瓴 周忠浩 郁志勇 籍利平 黄永义 魏瑞斌 刘炜 王兴民 韩玉芬 杜占池 晏成和 马军 孔梅 唐莉 王安良 王勇 黄河宁 党冉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