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正式工作后的第三个暑假,其实也算是具有教学资质的第二个暑假吧,看看如何界定。
2014年的暑假,博士刚刚毕业,主要是进行岗培、挂职锻炼等工作,并未真正开始教学工作,但是身份确是一名人民教师。彼时的我,对于三尺讲台,如何授课,其实是有点茫然的。
2015年暑假,比较忙碌,完全进入了角色,学生指导、项目、科研、教学的备课工作等等。虽然,也处在困惑期,但是经过一年助教的锻炼,开始有点儿小激动,憧憬在讲台上把自己领悟到的上课精神和技巧,一展身手。
2016年暑假,绝无仅有的安静和清闲,开启暑假模式的时候,已经在家修养近两个月的时间,自然延续了生病修养的节奏,所以心里是格外的轻松,轻松到感觉有些“无聊”,:) 另外,按照原计划我的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将于下学期一开始授课,但是后来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微调,就把DA&DM调整到了2017年春季。我就感觉给自己预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把2015秋DA&DM的课程进一步完善,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2015年第一次全英文授课,自己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那么今年就可以用半年的时间,再把第二次的授课好好完善。
回想,第一次登上真正意义上的三尺讲台,初次备课的各种酸甜苦辣,专注于课程内容自身却兼顾不到学生的表情和反映时的无奈,英文口语表达简洁明了的宗旨(而不是书本语言的优美和规范)……
其实,自己想想也会默然微笑,这就是经历成长!没有自责与不满,只是很淡然回望去年的自己,感谢第一次的勇气与责任心,以及当时的细致与耐心。在翻看去年的课件资料、课程学习路径、与学生的互动反馈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写给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一段QQ留言,不自觉笑出了声,甚觉可爱,是过往岁月的一个见证,今天分享出来给各位同仁。
******************************************************
To Chinese Students:
“虐虐更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和大家的磨合,我发现大家都很积极进取,同时又有些茫然。
对于自己的学习,对于研究方向,对于人生的规划…
不过,这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有的困惑。
抛开其余的高谈阔论,单说一下咱们的课程。
可能很多同学觉得课程的压力有点大,Presentation比较多,homework比较多,and so on.
但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
首先,本门课的homework只有三次,Presentation只有三次。所以到目前为止,每一样都还只剩1次哦~ 这样一想就比较轻松了,是吧?
其次,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本身是偏数学、偏统计的,我尽可能的为大家做引导,让你们听着简单易懂,但是很多事情没有捷径,需要被“虐虐”,才可以“涅槃”。所以我尽力让大家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感兴趣,至于真正的“修行”还是要靠大家自己。
第三,有很多同学给我反映,课程学东西固然好,但是现在的风气,都是很多老师带着大家像看电影一样,被动传授些知识,然后轻松无压力,拿到学分。建议我也“轻松”些,其实,我也想“轻松”些。但是,我的内心总是告诉我,“教书育人”是个 Reinforcement Processing,我要对自己和学生负责。所以我没有过于轻松。这就涉及到“坚守”还是“迎合”~ 最后的决定,我还是想认真的活,认真的工作,认真的交朋友~
但是我会按照自己的Style,保证一定的舒适度。 :)
最后,希望通过DA & DM,大家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主的人生思考。
Have a Nice Day!!
*****************************************************
备注:
当时我的这门DA&DM是一门大课,全英文授课,面向对象是研究生、博士生共选,中国学生和国际留学生共选,所以很多中国研究生或者听力和口语相对薄弱的博士生会稍感吃力,很多中国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今天回看当时给这些孩子们的话,我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已经不能十分清晰了,但是我想应该是很迫切希望大家能觉醒吧!哈哈哈~ 不得而知了~其实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不知道学生们是在结课前给老师评教的,这就意味着,你在上课中间给学生这些文字,无异于降低大家对你的好感,可能会面临被打低分的情况,但是当时可能也是“无知者无畏”吧!没多想,就做了,因为是打自内心想要去做的。:)
去年年底放假的时候,研究生科的周老师给我发邮件,把综合评教成绩给我(因为留学生的教务系统我们是看不到的,只有研究生科才有权限进行操作),说是评教为优,综合95分,有奖励!我这才知道最后大家的反响如何。随后,过年的时候又收到很多留学生、中国学生,数十位的新年祝福,关于上课学到知识的感谢,关于授课技巧的认同,关于我自己个人风格的认同,等等。至此,我方才觉得我的“坚守”是正确的。
所以,有的时候我在想,其实要站好这三尺讲台,只要你是用真心、肯花时间和精力,你肯定能无愧于心!Yes,come on!:)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晓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81219-9935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