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的2025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月”活动之一,8月31日下午,由上海市科协主办,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联合承办的“我们用电影做科普”沙龙分享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科普作家、科普影视编剧兼导演汪诘讲述了《寻秘自然》系列电影的创作历程和自己的团队在科普影视传播、推广道路上的经历。
《寻秘自然》第一季:由粉丝打赏实现成本回收
汪诘表示,自己从小特别喜欢看科普纪录片,如英国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国际传媒机构出品的各种地球、行星系列纪录片,自他孩提时代起就深深地吸引着他。他也从中感到科学纪录片对一个国家青少年成长的巨大、深远影响。遗憾的是,我国在科学影视方面长期比较落后,全世界叫得出名字的科学影视公司,没有一家是中国的,这与近20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与发展不相匹配。
“所以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中国在世界科普电影的舞台上不缺席。”回顾自己的初心,汪诘这样说。为此,他从2019年起一步步组建了团队专门来从事这项工作。“2019年,我这个41岁的中年大叔从零开始学习做编剧、导演,模仿尼尔·泰森、卡尔·萨根、布莱恩·考克斯、大卫·爱登堡等全球知名的科学传播者做科教影视片的主持人。可是刚一起步,我就发现我稀疏的头发造成的‘颜值’减分是个硬伤,所以下狠心花了5万块钱去植发。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形象在2年后勉强可以上镜了。”汪诘一边笑着自我调侃,一边在大荧幕上播放自己已坦然出镜担任主持人的科学纪录片。
汪诘介绍,2019年,他自掏腰包50万元制作科普纪录片《太阳系新知》。这是他和团队第一次到户外拍片,纪录片完成后想靠点击付费挣钱,但到如今快6年了,收到的钱连制作成本都不够。但这次拍摄给了他信心,让他感到好像制作科学影视作品这件事没有想象的那么难。2020年,汪诘团队继续筹资100万元拍摄《寻秘自然》第一季,历经9个月在全国13个省市的摄制后,这部影片终于在2020年10月拍成。由于此前《太阳系新知》的付费播放率实在太低,汪诘团队在绝望之际,索性将《寻秘自然》放到网上免费放映。他们还突发奇想,告诉网民如果影片打赏超过一定金额,他们就在网上免费把影片播放给大家看。汪诘没有想到,算上以往文字作品的读者和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节目“科学有故事”的粉丝,当时他在全网的粉丝人数已经相当可观。因此,出乎意料地仅用了两周时间,他们就收到了70万元打赏金,有的粉丝甚至一次10万元地给影片打赏。加上后来点击流量的分成,《寻秘自然》第一季100万元的投资居然奇迹般地收回了!这是今天全网免费播放这部电影的由来。
《寻秘自然》第二季:“他们是来看你的!”
在此激励之下,2021年,汪诘团队又自筹180万元,加上11位粉丝资助的120万元,一共集资300万元拍摄《寻秘自然》第二季——《寻秘自然:地球往事》和《寻秘自然:无形之力》。由于正好遇上疫情,这一季拍得特别辛苦,原计划1年拍完,结果拍了2年半才完成。第二季拍出来后,有朋友向汪诘建议:能不能把电影放到院线播放?这在当时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因为把科教影片推进院线,需要翻越好几座“大山”,拿到公映许可证是第一步。在上海市科协的支持下,汪诘团队花了9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一步,接着是跑发行。全国一共就200来家电影发行公司,汪诘团队跑了至少50家,几乎所有发行方的人都告诉他们:科教电影进院线是没戏的,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免费看这类电影,不可能卖出票。但是汪诘不信这个邪,决定自己卖票向发行公司证明他们的成见是错误的。
2023年5月13日,汪诘团队在北京朝阳区的UME影城包了两场电影试映,一共520张电影票,汪诘亲手发了篇写得有点像战斗檄文的公号文。他在其中写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开路者和跟随者。开路者有两种命运,当先驱或者当先烈,你敢不敢花50块钱,为中国科普电影投上一张生死票?结果,这篇公号文发出仅2小时,520张电影票就全部卖完了!汪诘开心地跑去对电影发行公司的人说:“你们看,电影票是卖得出去的吧?”但发行公司的人对他发出一个灵魂之问:“汪老师,你觉得他们真的是来看电影的吗?”汪诘好奇:“不是来看电影,他们是来看什么的?”发行公司的人告诉他:“他们是来看你的!为了找你签个名、合个影。至于电影好不好看,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来的确实都是自己的粉丝,电影结束后,大家也确实纷纷来找导演签名、合影,对此,汪诘竟无法反驳。
为了用实际行动推翻发行公司的这个论断,《寻秘自然》团队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那年暑假,他们一口气在全国找了10个城市的25家影院,在每家影院包了10场电影,一共250场、2万多张电影票。之所以要一口气包那么多,是因为电影票的批发和零售价相差很大,不包这么多是收不回成本的。结果,他们真的又把那2万多张电影票卖出去了,而且感觉不是特别难。因为是包场,所有的电影票都在汪诘团队手里,观众没法从影院的取票机里取到票,因此,如何把2万多张电影票送到观众的手里才是最大的难题。情急之下,他们发动了260多名志愿者,在影院里穿着黄马甲亲手把电影票一张一张地送到观众手中。
靠着这250场包场放映,《寻秘自然》团队挣了10万块钱。终于,上海的大象点映愿意作为电影发行商,正式把《寻秘自然:地球往事》和《寻秘自然:无形之力》推进了全国院线,使之进入公映。这是我国近24年来第一次又有国产“科”字头的电影进入院线放映。上一次是2000年由央视出品的《宇宙与人》。当时有许多机构包场观看《寻秘自然》,共同支持科普电影的创作。最让汪诘团队感动的是,在他们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2024年6月30日晚的《新闻联播》给了两部《寻秘自然》3.8秒的镜头展示,称《寻秘自然:地球往事》与一些多样化的影片将有效满足不同影迷的需求。在次日的央视新闻中,《寻秘自然:地球往事》又被作为暑期电影的代表。那年暑假,两部《寻秘自然》的票房加起来达到220万元,其中大约几十万元按照分成比例分到了汪诘团队手中,但相比《寻秘自然》第二季两部影片300万元的总投资,离真正的“翻盘”还很远。不过,得益于这两部电影后来带来的版权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收入,现在,这两部电影也接近收回成本了。
今年5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活动。据官方统计,当时全国有2000多所学校的595万名师生在校园里观看了《寻秘自然:无形之力》。据悉,今年9月,在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指导下,《寻秘自然:地球往事》将再一次面向全市中小学免费公益放映。
汪诘表示,希望自己团队这几部科教影视作品的推广经验能够带给同行一些启发。相比“科教电影”,他更愿意使用“科普电影”的说法,因为这样更加亲民。他也特别感谢上海市科协在2023年2月牵线搭桥,专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帮助审看《寻秘自然》第二季,并向上海市电影局出具审看通过意见。
沙龙现场还放映了改编自汪诘百万册同名畅销物理学科普书,由作者本人编剧、导演并出镜解说的科普电影《寻秘自然:时间的形状》。影片讲述了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的诞生故事,用电影的手法还原了历史上著名的菲索测光速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及爱因斯坦思考狭义相对论的过程,展现了相对论的神奇世界观。通过网络招募的现场观众在电影放映后与汪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41506-150001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