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气局(NWS)与世界气象组织(WMO)每年都利用美国气象学会(AMS)年会的机会召开一次研讨会,邀请各国气象部门派人参加,共同讨论一些与气象业务或服务有关的的话题,如去年在美国凤凰城开会讨论的议题是关于全球化气象服务,今年1月在新奥尔良探讨的话题是在气象业务服务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
与气象服务问题类似,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问题既涉及到政策层面,也与具体技术发展进步密切相关,且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一些,毕竟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概念、新方法,在气象业务领域还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认同与成熟的实践。这一方面有助于引起人们探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形成共识的难度。好在会议主办者组织了一些主题发言,使与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与困惑提出问题,供解答与讨论。
从传统意义而言,气象业务本身就是在每天与大数据打交道,每天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观测到的全球各类气象要素,温压湿风、云雨雷电、沙尘雾霾,数据应是足够大了,再加上通过各种方法分析预报出的大量资料服务产品,信息量更是数十倍增加。若从现代气候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加入各圈层的信息,数据涵盖量则至少会是数十倍量级的增加。这样的数据量还不够大吗?
但显然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不止于此,超越了传统概念中气象数据的概念,需要将气象信息与可能相互影响到的相关领域信息共同形成一个数据体系,这可就是一个难以界定边界的大数据了。所以在讨论中,看到不少代表仍将话题单纯地聚焦在气象领域,我半开玩笑地谈了一个看法,大意是气象本身就是一个与大数据打交道的系统,仅用大数据这一概念不足以涵盖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更应探讨的是如何建立大大数据的概念(BigBig Data),是一种广义的大数据,是气象信息与各类相关信息的合集。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领域,从信息的涵盖到分析处理方法,都会有很大不同。如处理金融保险问题就会与分析疾病健康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从会议上的介绍到对具体问题的讨论,都还比较肤浅,或许是在这种层面的讨论,也很难深入,毕竟是一个新兴领域,与会者从专业角度都尚有欠缺。美国在技术上显然已走在前面,特别是一些私人企业,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进展。而美国的气象服务也是相对开放的,为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在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多机会。NWS牵头组织对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目的或许也是想在这一领域发挥影响,使美国的发展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无论怎样,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政策约束,取得的进展与成果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将对未来气象业务与服务产生广泛的影响。
传统气象业务本就离不开数据的加工处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信息来源、信息种类、信息应用的多元化,以及数据标准、分析方法、数据表达的多样化,相关数据的复杂性,数据应用的针对性,开放合作的必然性,等诸多变化,如何适应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摆在了世界各国气象部门的面前,也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关注,但显然这也不是气象一家的问题。类似于流行的互联网+概念,气象信息也是可以+的,能+多少,怎样+,+了以后的结果会如何,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存在诸多未知数,需要去探讨、去实践、去解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小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96141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