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太空天气雷达网如期起步

已有 3437 次阅读 2023-6-28 19:47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携带主被动微波探测载荷的雷达小卫星星座示意图

 

2023年5月16日,美国明日公司(The Tomorrow Companies Inc.)宣布其太空天气雷达小卫星星座的首颗演示卫星Tomorrow-R1成功进入轨道运行。这颗卫星的发射时间是4月14日,搭载在SpaceX猎鹰9号上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基地升空,成功实现与火箭分离,并在此后不久开始传输遥测数据。经过成功调试后雷达载荷开始运行,迈出了明日公司太空天气雷达小卫星星座发展计划的历史性一步。

 

星箭分离


此次发射的演示卫星体积为50x 50x 100公分,重量约75公斤,采样分辨率水平约为5 x 5 公里,垂直方向约为250 米,除可以获取大气中雨滴垂直结构,还可以分析海洋洋面参数信息。随后,6月12日,明日公司又成功将第二颗演示星Tomorrow-R2成功送入太空,完成了今年的发射任务。

 

雷达小卫星星座可提供的三维测雨、温湿、洋面风、波浪高度等产品


明日公司成立于2016年,原名ClimaCell, 是位于美国波士顿一家气象数据公司。2021年2月24日,正式宣布将启动“明日太空行动”(Operation Tomorrow Space)计划,向太空发射30颗天气雷达小卫星,构成首个太空天气雷达星座,收集全球平均重访率为1小时的高分辨率降水数据。

2022年3月,又宣布将在卫星上加装微波载荷,通过获取多频段被动微波遥感信号与雷达协同观测,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大气信息,实现从太空实时测量大气温湿与雨滴三维结构分布与变化的目标。

这次先后发射的两颗演示星仅带有Ka频段的主动雷达载荷,计划中的主被动微波遥感协同观测小卫星将于2024年发射。

从技术发展看,雷达探测或主被动遥感协同观测在大卫星上都已经实现,如2014年美国与日本联合发射的全球测雨卫星GPM,今年5月中国发射的风云三号G星,都实现了主被动微波遥感观测。但由于大卫星存在单点探测重复频率低的弱点,人们试图寻求通过发展雷达小卫星星座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5年美国航天局NASA启动了立方体测雨卫星RainCube 计划,目标是研制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小、成本低且能保持主动测雨基本性能要求的雷达载荷。由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JPL设计出了与6U小卫星相匹配的一维剖面探测降水雷达架构,如同一个鞋盒大小,重量约12公斤。2015年9月立方体测雨卫星RainCube计划正式立项,并于2016年列入NASA的立方体卫星发射计划(CSLI)。

项目的研发用了约3年时间,2018年5月21日RainCube搭载在OA-9E天鹅座补给飞船发射升空,5月24日,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2018年7月13日RainCube从国际空间站放飞,布设在了地球400 km高度的低轨轨道上。2018年8月5日,获取到了第一幅雷达回波图,并于2018年8月27日在墨西哥上空进行了首次降水测量。

在发射RainCube的同时,NASA还通过空间站发射了另一颗5波段微波小卫星TEMPEST-D,可与RainCube在相近时间观测地球上空同一地点的雨滴垂直分布,起到主被动微波遥感信息互补作用,经过算法处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image1 00_00_06-00_00_16.gif

Raincube与TEMPEST-D共同探测台风结构


RainCube和TEMPEST-D的成功,为实现太空高时空分辨测雨计划奠定了基础,通过明日公司的商业化运作,显著提高了发展效率。按目前的计划,有可能在2025年完成测雨小卫星星座的整体构建,实现从太空开展全球高时空分辨雷达测雨的发展目标。

《中国气象报》

二维码.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1393346.html

上一篇:为什么南半球风暴发生更为强烈?
下一篇:沸腾的时代 崩溃的气候
收藏 IP: 221.222.21.*| 热度|

2 杨正瓴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