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真
不谴是非的道家中和观
2007-3-29 12:15
阅读:6277

老子曰:“弱者,道之用”。“弱”即“柔”;“弱者,道之用”,谓用“道”者“贵柔”也。故《吕氏春秋·不二》曰“老聃贵柔”。

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又曰:“(婴儿)终日号而嗄,和之至也。”可见,“柔”即是“和”。其“贵柔”实即“贵和”,意欲能如婴儿般地保持“无知无欲”。

老子所谓“无知”,亦即《庄子•天下》所谓“不谴是非”;“无欲”乃是“少私寡欲”意义上的无私,无私则公也,故“无欲”乃谓公正不偏,亦即老子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中”也。由于“无知”意味着置身于是非之外,即坚持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来对待“是”“非”之辩的双方,故“和”就是“中”,它意味着“不谴是非”——“不辩”。故老子乃有“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之说焉。

“中”“和”既是“道”的本来状态,其表现于对天地万物的关系,就是“道常无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依养万物而不为主”;又是从事于“道”的“圣人”的处世法则,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也就是圣人之心以百姓之心为转移。

故《河上公老子章句》曰:“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可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9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