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没有逻辑头脑怎能搞得了科学啊!

已有 5242 次阅读 2010-8-2 16:19 |个人分类:逻辑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逻辑

 
博主按科学思维是逻辑性很强的一种思维形式,没有逻辑头脑是胜任不了科学研究的。下面所举两例中的发表评论人(本文已隐去其登录名号和ip地址,以****来代表),从其评论内容来判断,应该都是当今中国科研队伍中的人,我对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也许这是两个例外,他们在当今中国科研队伍中并不具有代表性,否则,我更要因此而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前景深感忧虑了。
 
 
发表评论人:**** [2010-8-1 11:56:00]   
据我所知, 辩证法是初等数学,或者说,蒙昧时代的逻辑;而形式逻辑是高等数学,支撑起现代的科学体系。至于唯物辩证法,不敢妄谈。国安局盯着呢。
博主回复
您对“蒙昧时代”一词的用法比较特别。在历史学意义上,“蒙昧时代”常指原始社会。在启蒙学者的用语里,“蒙昧时代”常是指神学时代。
表评论人:**** [2010-8-1 17:08:24]   
五千年的中医不正是辩证法吗? 辩证法不就是原始社会的逻辑吗?

博主回复
老弟,您可是研究逻辑的啊!这里所谓的“五千年”与“原始社会”是两个什么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另外,由“五千年(按:在您的观念里=原始社会)的中医是辩证法”的前提,能推出“辩证法是原始社会的逻辑”的结论吗?
实际上,从形式逻辑来说,您这段话本该是这样一个三段论:
大前提:辩证法是原始社会的逻辑
小前提:五千年的中医是辩证法
结论:五千年的中医是原始社会的逻辑
这就是说,您实际表达的观点是“五千年的中医是原始社会的逻辑”,而非“辩证法是原始社会的逻辑”——后者只是作为推出前者的大前提,但是显然您并不想要表达“五千年的中医是原始社会的逻辑”的观点,因为本文以及我的回复中都没有涉及到中医问题。如此看来,至少在表述形式上,您的这段话是存在着逻辑问题的。(只是顺便探讨探讨形式逻辑中三段论的推理规则,说得不对请指正。)
发表评论人:**** [2010-8-1 17:57:45]     
呵呵。有几句话没有写。
中医已经延绵五千年。
五千年的中医使用的是辩证法。
五千年的中医之源是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黄帝内经。
辩证法在(中国)原始社会中即存在。
辩证法是(中国)原始社会中的一种逻辑。
PS: 我不是研究逻辑的。
博主回复
您的说法恰恰表明您由于不懂唯物辩证法,所以认为因为“辩证法在(中国)原始社会中即存在”,故“辩证法是(中国)原始社会中的一种逻辑”,这正是把辩证法当作一成不变而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变化和发展的静止不动之物来看待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按照您的逻辑,则“科学在近代即存在”,故“科学是近代的一种学术”。这是一种什么逻辑?您虽然不是研究逻辑的,但既然推崇逻辑,总得稍稍讲一点逻辑吧,否则,如何能应对得了逻辑性很强的科学思维?
发表评论人:****(游客)[2010-8-2 12:04:13]
在哪里对立,在哪里统一,要有数学模型的,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的,哲学系的很多人连初等数学都没搞懂,何谈高等数学,背一些教条,然后就可以到处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这就是这个国家的神奇之处!
博主回复
您以为唯物辩证法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水平一定比您都低?他们连初等数学都没搞懂?他们没有为对立统一建什么数学模型而大讲辩证法就是什么胡说八道了?
辩证法、形式逻辑和数学是互有差别又互相渗透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式,科学思维必须依靠这三者的互相协同才能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是以形式逻辑和数学为基础的,这种辩证法确信,数学在科学中的运用程度关系到科学的发展程度。
至于中国建国以来的哲学系被划入文科类,其因由是把哲学仅仅当作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一种学术来看待,这是另一回事了。也因其把哲学仅仅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官方意识形态来看待,所以哲学作为一种学术自建国以来就没有任何进展,甚至曾经长期地倒退到马、恩以前的旧哲学(玄学)水平。
所以,真正要否定的是把现代哲学玄学化、意识形态化的思想倾向和做法,而不是基于对旧哲学(玄学)的批判、扬弃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科学成果有所吸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辩证法。对于后者所当有的态度,是在学习和研究发展中的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来丰富和发展它,就像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旧哲学(玄学)的态度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当作“胡说八道”的东西来对待,这至少是不懂得学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一切学问)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的表现。
博主按:不懂得学术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是学术观上缺乏辩证逻辑头脑的一种表现。


谈谈科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349416.html

上一篇:逻辑范畴与科学的关系——答zhengbojin
下一篇:恩格斯对“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相互关系的有关论述
收藏 IP: .*| 热度|

7 迟菲 侯成亚 刘广明 曾新林 刘庆丰 理论思维 zy88093139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