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导师要不要接受学生的教育? 精选

已有 4305 次阅读 2008-4-6 15:5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导师要不要接受学生的教育?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不要以为学生只是学生,导师只是导师,在一定条件下,生师之间也是可以换互其位的。作为导师,我们应该考虑到师生之间这种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从而在某些方面做自己学生的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和心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我国的教育观念向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天、地、君、亲、师”之“师”的老观念至今支配着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头脑。这种“师”的观念是本于“天尊地卑,贵贱位矣”的等级秩序观念,认为师对生的关系亦如君对臣的关系,是“师为生纲”,就像君臣之间“君为臣纲”一样,并且认为这种“阳尊阴卑”的等级秩序是“天经地义”,永远不可移易的。正是受这种陈腐的师生伦理观念的支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未想过生师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竟然还可以相互转化而换互其位,相反认为,如果师生关系竟然倒置为老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那就要么是纲常倒错而道德沦丧了,要么就是“君臣易位”的“改命”时代到来了;否则,“天不变,道亦不变”,哪有老师当学生的“师道”呢!也因为如此,每当师生之间发生令人沮丧的普遍性问题时,作为老师一方或学校方面,首先想到的甚至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老师或学校该如何来教育学生以解决学生方面的问题,几乎完全不考虑学校或老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像当社会风气或党风出现普遍性的问题时,我们的党政领导首先想到甚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教育老百姓或如何教育普通党员,几乎完全不考虑党政领导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其实,正像党政领导自身也有一个如何向老百姓学习,向普通党员学习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如何向学生学习的问题。

 

我感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性比我们导师要强得多,相比于我们,他们更能把握到现时代的时代精神,并顺应这种时代精神去创造他们自己的人生。在这一点上,我们导师常常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总想以自己的人生观念去影响他们,甚至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人生观念来生活。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而且会阻抑他们在生活中自我创造与自主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我认为,我们导师在人生观念及处世方式上千万不可自以为是,自以为比学生强,而是应该向学生学习。如果我们不能向学生学习以实现自己人生观念的与时俱进,则至少也得对学生实行人生问题上的“无为而治”。

 

我相信,提倡导师向学生学习的新风,这不仅对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直接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如果这种新的教育观念能够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蔚然成风的话,则这种风气亦将会对中国的政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它对于改变一直以来党政领导只知单向的思考如何教育老百姓和教育普通党员的陈旧思维方式和相应的陈旧行为方式,促使党政领导同时也去思考如何接受老百姓的教育、接受普通党员的教育,当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20727.html

上一篇:官能乱性——读喻先生性趣杂谈之文有感
下一篇:隋唐佛教哲学述要(天台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