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跋集之18:《中国环境规制与污染转移研究》序
转摘自: 张彩云:《中国环境规制与污染转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张彩云博士的学术著作《中国环境规制与污染转移研究》,顺利完稿,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邀我为之作序。为他人著作作序,其资格或源于年齿上的优位,并不意味学术水平的先进,有此一念,便欣然应允。
张彩云,作为攻读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2年进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2015年顺利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我是她的指导教师。其后,进入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师从盛斌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门从事研究工作。
张彩云博士近年发表了若干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从中可真切感受到她在学术上的上升和成熟。无论是思维方式方面,还是学术视野方面,乃至学术阐释能力方面,都可发见其长足的进益,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看到她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的进步,由衷地为之高兴。同时,从她身上深深地感受到热爱、用心、勤勉,对于研究工作而言何其重要,也必能迎来收获。她没有选择相对优渥、轻松的工作生活,而选择了相对清贫、压力较大的科研岗位,也表明她孜孜以求的学术追求,这一点尤为可贵而令人感佩。
此次出版的著作,展现的是张彩云博士行进在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拓展思路、深化研究而完成的。她在著作中清晰地阐述了其逻辑思路,那就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污染转移严重。环境规制水平低,影响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整体性目标;污染转移严重,则以环境不公平的方式影响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阐释清楚:环境规制水平的形成机制、污染产业及污染物转移的成因与后果;还要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减少污染转移、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此外,还要回答:环境规制在降低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同时,会对创新等经济发展活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对相关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在新发展理念下,通过有效的环境规制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主张。通读本书成稿,我以为,作者的相关研究及其结论是有其逻辑基础并实证可信的、是有现实价值的,这些研究无论是对于同领域的后续研究者、还是对于相关政策部门的决策者,都必有所裨益。当然,有关“环境规制与污染转移”的论题,还有更多的内容有待深化探究。我对于这一论题的看法是:污染转移问题,实质上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由经济发展差距转化的环境不公平问题。处于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以“成本外部化”方式谋求持续发展的路径,经济欠发达的经济体则由于经济增长的优位目标而不得不接受这一转移,而后又必然将这一后果转移由自然生态系统来承担,而全社会全人类则是这一转移的最终承受者。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来探讨污染转移的治理机制,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终极途径。期待着张彩云博士等同好,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展开研究并取得成果。我等作为人类之成员,当以此方式,为人类世代传承及其赖以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永续性贡献一份心力。
由本书作者的学术思路及其学术发展经历,而联想到求学问者的学术境界问题。梁漱溟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学问大家,他说,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就是做学问的起点。他还总结了学问的八层境界。我以为,以现今的学术认识来理解梁漱溟先生的八层境界,大致可以这样来认知。其一:“形成主见”。用心思考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独到认识和判断;其二,“发现不能解释的现象”。面对理论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不随意附和成见,也不轻易自信,就会走上只求真知的方向;其三,“融汇贯通”。前人理论、今人主张,与你相近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努力地理解融通,由此,既往学者的思考,就会逐步融汇到自己的逻辑体系之中;其四,“知不足”。真诚地理解他人的不同观察和不同见解,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努力地弥补不足,就能够使自己的论说缜密起来;其五,“以简御繁”。各种观察到零散现象、各种碎片化的认识和主张,如果能够系统地串联起来,就会形成简洁的模型和机理;其六,“运用自如”。如果对于某一学术领域形成了自成一系的思想,那么,对于与之相关联的问题,都能够按照同一逻辑自如地加以解释;其七,“一览众山小”。形成自己的系统思维后,对于该领域的关联问题都融于其中,由此而看到他人的见解认识,必定能够很清晰地识别其短长;其八,“通透”。联系到本书作者,经过这些年孜孜以求的学术训练,今后,仍秉持热爱、用心、勤勉的学术态度的话,加之中国社科院这一高水平平台,必定能够在学术境界上渐次提升。至于“通透”等高阶学术境界,我等“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记得曾读过一句话“人生,一半是继续,一半是继续”。我以为,这句话很适合我们这些坐冷板凳的研究者,前一个“继续”是赓续先贤、赓续既往,后一个“继续”是持续努力、深化探索。“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大概是多数知识分子的秉性使然吧。在此,借用这句话,与张彩云博士,与曾共我一起从事过研究工作的各位博士、博士后,与寄趣味于学问之中的读者诸君共勉。
钟茂初
2018年3月30日于南开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