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bjcj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gbjcjp

博文

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不具备可比性

已有 20797 次阅读 2014-7-31 18:56 |个人分类:信息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不具备可比性

 

陈敬朴

 

在我的《解议中美两国贫富差距处同水平的基尼系数色彩图》(2014-7-29 22:34 )博文中,有附件《基尼系数色彩图:中美国内贫富差距处同水平》的相关内容。

文克玲教授评论曰:“德国的基尼系数在0.30左右,但是我昨天刚发现一篇文章,说德国的基尼系数是0.78!”根据文先生提供的该文网页,我阅后回复文克玲教授:“谢谢你提供的资料,可能参照系或取样不同,此文报告界定的个人资产包括不动产、金融资产、贵重物品和债似乎更合理。

徐磊博士也指出:“文克玲老师给出的是按资产计算出来的基尼指数。坦白说,这样的计算得出来的结论,颠覆了之前对世界的一些认识,但是似乎这样算才是更合理的。

两人的三份评论内容使我发现原来参考文章存在参照系或取样不同”,即方法论的差异,因此,意识到两种基尼系数不是一回事。

这里介绍《给王文清科普一下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2014-07-30)。该文正面给出了“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两个系数的概念完全不同,数值相差很大,根本不具备可比性”的结论。

敬请大家关注。

 

尽管如此,

我坚持自己《解议中美两国贫富差距处同水平的基尼系数色彩图》的观点: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所以:必须真正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以民为本,以平民百姓民生为本;必须对那1%进行是否合法合理的了解必须真正建立起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机制必须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从生存、安全、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就业……

   推荐:《给王文清科普一下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

 

 

[留园网]给王文清科普一下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

 

送交者: 余一笑[★★★拈花一笑★★★]  2014-07-30

 


基尼系数中国0.73,美国为0.42, 小狗明白什么意思么? - 王文清  简单地说,王文清在上面的论述中犯了一个经济学常识性错误,他用中国的财富基尼系数和美国的收入基尼系数进行对比,而这两个系数的概念完全不同,数值相差很大,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首先看看王文清0.73这个数字的来源,应该是引用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其中有这么一段话:“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分析原文,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基尼系数指的是“家庭净财产”,也就是财富基尼系数。 一般提到基尼系数时,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默认的是收入基尼系数,比如百度对基尼系数的解释就是:“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王文清说美国基尼系数为0.42,这个数字指的就是收入基尼系数。 可见,王文清是混淆了财富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这两个含义不同的系数。  以下是世界各国收入基尼系数的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属于同一个数值带。 

 

 

 

   看完收入基尼系数对比,接下来再说说财富基尼系数。财富基尼系数是用来判断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由于财富具有累积性,所以财富基尼系数通常大于收入基尼系数,绝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的财富基尼系数都集中在0.6到0.8的区间内,中国的0.73并没有超出这个范围。 

 

   最后总结一下,收入基尼系数由居民的收入定义,财富基尼系数由居民所拥有的财富定义,财富基尼系数通常大于收入基尼系数,二者不具备可比性。王文清网友用中国的财富基尼系数0.73和美国的收入基尼系数0.42进行对比,显然是混淆了二者概念。论证的根本错了,自然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http://site.6park.com/finance/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80481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7255-816223.html

上一篇:不仅仅是施一公,也绝不是在国外混不下去……
下一篇:“你出事别人睡你媳妇”
收藏 IP: 98.169.131.*| 热度|

2 徐磊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