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up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xupeng

博文

像写临终遗言一样写论文展望

已有 21508 次阅读 2019-5-13 16:2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像写临终遗言一样写论文展望

许鹏


所有的科研论文写起来都是一个套路。大体上论文分为前言、方法、结果、结论和展望几个部分。这样的写法,让科研论文像八股文一样味如嚼蜡,是催眠良方。失眠的时候读论文,保准马上沉入梦乡,呼呼大睡。


但是这样的八股文架构,却可以使得科研论文的内容一目了然。科研论文虽然没办法像小说一样读起来引人入胜,但是在信息交换和知识传播方面却有着比较高的效率。一篇好的科研论文可以非常快地使读者找到有用的信息。


论文的大体套路大家都很熟悉。 比如前言的主要目的是说清楚问题是什么。方法的目的是说明白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和结论部分有人分的不是很清楚。结果是数据陈列,结论是你回应前言部分提出的问题。结论部分你需要写明白你研究的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唯独展望部分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应该怎么写。 每次我评阅论文,觉得最惨不忍睹的就是展望。 最常见的展望就像认罪检查一样:“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所以有很多不足,很多错误,期待未来改善。”本来辛辛苦苦的科研工作者,怎么把自己搞的像犯罪分子一样接受再教育的检讨。


那么好的展望应该怎么写呢?在我看来,好的展望就是一份临终遗言。 如果作者带着临终遗言的思路去写展望,那么基本上就对了。


为什么是临终遗言呢?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硕士和博士论文而言,作者再也不会有机会继续从事这个领域的科研了。 即使是期刊论文,往往都是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后写出的。所以既然要永远地离开了这项研究了,展望就是你对后人或者说后面继续相关领域研究的人的临终遗言。


一个人濒死之时,临终遗言通常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感叹一下自己这辈子是咋过的,做点人生感叹:如果还有来世,我将如何如何。然后再放心不下地跟自己的每个亲人都诉说一遍自己的人生经验。发出"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样的感慨。 其次就是具体交代,老大怎样怎样?老二怎样怎样?老婆是否应该改嫁?然后是财产分配,房子归谁,公司股票归谁。


论文的展望也不例外,展望是你和未来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人所做的最后一次交流。 因为你将离去,所以你有很多话要絮絮叨叨地对下一个人说。比如,实验方法什么地方有欠缺,还要哪些问题我有好奇心想弄明白,但是此生短暂,我已无力为之了,后面的人可以从哪个点着手,哪里是陷阱等等。当年费马大定理那么有名,其实就是费马写了一句激发无数人好奇心的展望——“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了”。


看临终遗言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热爱。 阿Q同志一辈子过的稀里糊涂的,临终遗言就是一个没画完的圆圈。如果你读一篇论文,无论博士论文还是硕士论文,如果展望部分也是寥寥数语。大概你可以判断出作者压根不喜欢自己做的研究。估计和阿Q一样稀里糊涂地写完了自己的论文。


如果倾注热情地工作了好几年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怎么可能没有千言万语对后人交代呢。


一个好的展望大体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我解决了什么问题,但是我已精疲力竭,有什么来不及仔细分析,或者有可能有错误的地方。

2)还有什么问题很重要,但是我生命有限,没法解决了。

3)未来的环境、技术和产业会有什么变化,有可能会有什么新问题,哪些问题尤其突出。

4)未来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思路,大体上应该怎样做。


展望和论文其他内容不一样,不一定需要严谨的数据支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甚至稍稍有些煽情。 展望的最后一句是论文的结尾。这时候最好画龙点睛一下,制造一点宗教感和热爱伟大事业的成就感。 画一个远期的大饼做结束语,感人肺腑。 例如如果本论文涉及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会怎样怎样?如陆游的千古绝唱“家祭勿忘告乃翁”。 


如果让读者和后来的学者感受到你的热情,受到了启发,燃起像追寻费马定理证明一样的好奇心,那就是一个成功的展望收尾。




论文写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847-1178749.html

上一篇:从《权力的游戏》看全球变暖
下一篇:科学是否有国界?
收藏 IP: 47.75.178.*| 热度|

31 汪育才 何高迅 王生亮 李东风 赵振明 吴斌 段法兵 朱志敏 程少堂 信忠保 李毅伟 卢利强 黄永义 杨顺华 李桂顺 强涛 王从彦 朱鸿源 孟佳 盛弘强 高友鹤 李品 张江敏 姚伟 曹俊兴 陈兴峰 魏泉 李心诚 周大方 张强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