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史前哺乳动物》序言 精选

已有 11722 次阅读 2015-12-10 08:31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化石, 哺乳动物, 新生代, 译本

《史前哺乳动物》序言 

当今世界,人类的足迹早已遍布全球,无论是七大洲的土地上还是四大洋的波涛中,人类活动的痕迹随处可见——人类俨然已成为地球的主宰,站在了生物链的顶端。然而从生物学的角度追本溯源,人类不过是真兽类的一员,在哺乳动物的浩瀚大军中,也仅仅占据了一个词条的位置而已,且比绝大多数成员出现得要晚。

虽然哺乳动物仅占地球上所有现生物种的0.4%,但其活动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不容小觑。而它们同样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期,才一步一步发展成如今这般的模样。

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名叫“恐龙”的爬行动物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毫不起眼的小动物也偷偷地从兽孔目兽齿类爬行动物的行列当中分化出来,踏上了自己独特的进化之路。不过这群小动物挑选的时机实在不能算好,在从侏罗纪直到白垩纪末期这上亿年的漫长岁月中,每一个白天和黑夜里的每一分钟,对它们都是一场严酷的生存考验。在遍布大陆的恐龙的威胁之下,哺乳动物的祖先们只能依靠小心翼翼的行动和敏捷的身手来躲避随时可能出现的捕食者。

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末的物种大灭绝时期。那些无法适应环境异常改变的庞然大物们陆续消失于世,而哺乳动物们则凭借着顽强的生存力和优异的适应力度过了那场浩劫,在接下来的新生代中顺势崛起,并终于大放异彩。对于史前哺乳动物来说,恐龙灭绝之后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尽管也有几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从大灭绝事件里逃出生天,但那时的世界已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天下。

在古生物学科中,对史前哺乳动物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骨骼和牙齿,因为在正常环境下,通常只有这两个部位能够得到保存——所幸这些极少的存留依然能提供可观的信息。骨骼的形态可以反映出动物的种类,以及它们所属的科目分类,我们可以从中确定该动物的大小、运动方式、死亡时的年龄甚至性别等等。而牙齿会为我们提供该动物在饮食方面的信息,研究它们的食物有助于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方式,如从其菜谱中得知它们是栖息于森林还是草原。而书中所有关于这些史前哺乳动物的信息,也几乎都是从这些方面得来的。

本书在100多项介绍里,详细展示出史前哺乳动物的很多信息。除了对某个物种的简介之外,还包括对其最重要特征的总结。书中对史前哺乳动物的介绍大多数都是以种为基础,也有一些是以属为基础的,比如南美有袋类。在对每一种动物的介绍中也都附有复原图像、小知识、体型对比和时间标尺,有时候还会提供其他相关插图,以及显示化石发现地的地图。

对古生物的新发现永远层出不穷,曾经我们对远古的世界一无所知,但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一窥从前。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带领着我们追溯地球的历史、生命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本书所载正是一份关于哺乳动物的生命长卷,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翻开这份长卷,细细品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3751-942291.html

上一篇:乌蒙山间
下一篇:自媒体:科普作者最好的时代
收藏 IP: 124.16.246.*| 热度|

9 黄永义 黄健 王海冰 朱朝东 谢平 李忠秋 高建国 shenlu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