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珍
五月24号我们坐高铁去了安阳,去看了殷墟和殷墟博物馆,25号上午我们去了旅舘对面的文字博物馆。晚上又坐高铁回了汉。安阳人口500万是京汉线上数得着的大站,我的姑妈姨妈和好多親戚都在北京,从57年第一次独立坐38次车从武汉到北京,因为探親,学习,科研我在京汉线上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每次路过安阳都有下去看看的想法,但从小女孩一直到白发蒼蒼,始终没有成行。这次大约是电影哪咤热播才让我下了这个决心拖着孩子和外孙来到安阳。殷商的都城,封神榜的发生地。
24日下午,打的到了殷墟门口,门票80元一人,65岁以上老人和12岁以下儿童免票,这样我们三人只要買一个人票就行。远远看去殷墟大门有点面熟,让我想起去年去过曲阜的孔林。大门一进去就有景区观光车,年青游客自已走,我们三人坐上观光车,沒开几步就到了几个展厅旁于是下了车,展厅除了妇好厅是76年出土妇好墓原来的墓室改装的地下三层展厅,其它展厅放的就是发现殷墟过程图片,但这也非常了不起了。不说武汉长沙广州,就是到北京历史博物馆到哪能找到一个3000多年前的真的皇后陵呢?
我能记起的古墓一是长沙马王堆,但那是汉朝的,二是隋县的编鈡,那是春秋战国的,而这妇好墓是殷商时期的,时间更久远。妇好墓发现于1976年。始于殷墟所在小屯村平整土地时发现地下夯土层。报告了文物局。经过勘探发掘证实是一个殷商时代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千九百余件,是至今为止,发掘出来保存完整的殷商王室墓葬。
看完殷墟我们又去了殷墟博物馆,殷墟门口没有的士,我们坐了一辆三轮去的,踩车的师傅不年青了,三轮车的门还关不牢,走到马路中居然自已开了,好在路不长转了个弯调了个头就到了。殷墟博物馆方方正正,护坡相当高,调皮的外孙不走台阶想从绿色护坡上去立刻被保安的高音喇叭制止。進舘后才知道原来殷墟的真品,从甲骨文的大龟壳和妇好墓出土的大部分器皿都在这。真是开了眼,一下穿越三千多年。展览馆楼上有个迴廊,游客可以在迴廊上透透气,上到迴廊上发现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下面可以看到洹河,河岸边上还有些游客,颇有丰子凯长堤树老阅人多的感觉,但这次可是三千多年。
从迴廊下来我们去餐厅吃了饭。就回旅店了。
殷墟博物舘真不错,不但建筑宏伟气派,里面展出的文物内容也是一流的,妇好墓出土的文物原件大部分都保存在这儿,我们开始以为展出的还是和以前看过的展览一样,展品都是仿制品,后来问工作人员说出土的真文物在哪,工作人员说櫃子里不就是吗,我们说展品说明里不说文物保存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人员说这里不就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社会实践基地吗?这才知道展品大部分是真品,开了眼界。看完展览出来,我对孩子叹了一口气说我一向以见多识广自负,国内见过北京的历史博物馆武汉的东湖博物馆,国外见过纽约巴黎的博物舘。但遗址和博物馆一起的却是第一次遇见。算开了眼界。
殷墟的发现也是一个傳奇。1899年清未金石学家也是晚清重臣王懿荣,他去药店买藥偶然发现作为药材龙骨的龟壳上刻的花纹类似史记等古藉上提到过周以前的文字,他于是以每个龟壳二两銀子的重金搜购了全部能找到的龟壳,共一千五百枚。加以研究后确定为殷商时的文字,因为刻在甲骨〈龟壳)上后来称为甲骨文。王懿荣死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他的收藏后来陆续被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等收藏研究。追根求源最后发现甲骨来源于安阳小屯村,殷墟于是被发现。
25号早上我们打了个的去安阳市内逛,先到天宁寺文峰塔,那是座千年古塔,原来在安阳二中校区现在二中迁到其它地方去。这是座磚塔,五层八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看见这塔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在山西应县看见的蕭太后木塔,那座塔是木塔比这座高。看完文峯塔本想去安阳师范学院看看,但保安不让进也就算了。安阳还有城墙但因时间关系只在的士上看了一眼,我们中午回了住地在旅馆隔壁的歺厅吃了饭,较之武汉安阳的餐饮便宜了很多,三个菜,白斩鸡,腰果虾仁,槐花鸡蛋不到90元,这在武汉差不对要200元了。
下午睡了一个小时,又赶到旅舍对面的文字博物馆去看了一下。文字博物馆以它触眼的黄色在我们刚到安阳时就吸引了我们注意,只是因为时间有限先去了殷墟,25日下午才去了文字博物舘,而高铁是5点多我们只能走马看花的转了一圈。4点半赶到高铁站晚上8点多回到武汉。
部分照片为王兰兰拍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