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次列车
1957年夏天,我和沈英智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单独坐38次列车去北京玩。她的舅舅和我的父亲是中南院同事,我们俩是同班同学都有姑妈在北京。我妈和她家親戚把我们送到汉口车站路火车站,给列车员打了个招呼,看着我们上了车就放心的走了。我们那时还很矮,刚刚过了買票的线。既不懂事也不怕事,上了车高兴得不行,一路上眼都不眨地看着窗外风景,逢站就下车去買吃的。我们坐的38次列车,硬坐10元。有攴车也有盒饭賣。盒饭3毛钱。餐车里有宫爆鸡丁,7角2分銭一盆,真好吃6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好象还记得那香味。那时社会秩序好,人好,一车的人看我们俩个小女孩单独坐车,从列车员到乘客都照顾我们。那时京汉线沿途站站都有賣东西的,我记得漯河的焼鸡,孝忎的麻糖。那个香味致今还想得起,孝忎的麻糖现还有賣的,春节过后,我老家在孝忎的钟点工还送我一盒。而漯河的燒鸡从三年災害后就再没见过了。而自从有了高铁,38次列车好象也仃了,我查了一下现在的38次列车已不是汉口到北京的,虽然有了动车非常快也方便,但那种一站一站仃,站站有特色小吃賣的场景不再有了,太可惜了。
38次列车在90年代曾改为Z38,特快,晚上7点发车,第二天早上6点到北京,全员卧铺,因为票价比较贵,时间短 睡一觉就到北京,乘车的基本上是公司职员和公务员,我坐过一次安静,快捷。但现在好像也没有了。其实绿皮车有绿皮车的好处,接地气。每站都停对发展沿线小城市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