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an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anming

博文

时尚之外的服装设计反思

已有 3809 次阅读 2014-1-23 14:09 |个人分类:fashion design|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Design, Fashion, 服装设计, 安徽农业大学, 时尚产业

引用本论文:

[1] 钱安明,吴蓉.时尚之外的服装设计反思[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2-135.


时尚之外的服装设计反思

钱安明[1],[2],吴2

1.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2.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衣、食、住、行”之中所述及到的服装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然而服装设计所要设计的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装,更多的工作却是非同寻常的潮流创造——在英文当中的服装设计就是时尚设计。基于服装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在此阐述了一些方向性的思考,并作出初步的结论,即当代的服装教育体系应着眼于产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思考;时尚设计;服装产业

中图分类号:TS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1-0132-04

 

Reflection of the Designing in Costumes outside Fashion

QIAN An-ming 12, WU Rong2

1. School of Art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Jiangsu

(2. Collegeof Light- textile Engineering and Art,Anhui AgricultureUniversity, Hefei,230036, Anhui)

 

Abstract: “The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arereferred to the importance of clothing no matter how much it is be overstated.However, costume design by designer do not want a general sense on clothes,more times is actually the unusual trend of creating - in English dressdesigning is the fashion design.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costume design atthe confusion, elaborated some directive ponder,and make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that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contemporary apparel industry should focus on the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costumes design; reflection; fashion design; apparel industry

 

“衣、食、住、行”,在国人的语言里,衣服的地位是高过“天”[]的。事实也的确如此,除了在极为艰难的战争年代,人们为了备战而不得不节衣缩食之外,平常的日子里,一日三餐之余总会想着去装扮自己的。服饰的社会属性应该源于个体的共通心理,这或许也正是服装虽然作为产品,却从来都不只遵循“功能性”的评判标准,甚至服装的“原始功能性”[]总是有意无意的就被时尚界专家甚至全体大众都忽视了。

一、服装之外的设计

服装是物,没错的。然而今天的消费者购买服装时往往并不只是看中了其物质属性,消费者消费的不是服装本身。他们,又或者说我们,购买的从来都不是“服装”。我们目迷五色在色彩斑斓的大小店铺里找寻的是一种符号——能够代言自己的个性的或大众的身份认同象征物。不是穿上奢侈品才算“炫耀性的消费”[],事实上任何“不穿寻常衣”的普罗大众追求的都是一种“炫耀性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常年身着长衫或洗白的中山装的大学教授不但不是游离于时尚之外,而是更为张扬的个性的本质外化显现。

紧追80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由生产主导型社会(production-oriented society)向消费主导型社会(consumption-oriented society)的全面转变的大潮流,当代中国各阶层的不同层次的消费问题也越来越为业界和学界所关注,服装的消费问题是这其中最容易为人所注意的。今天“反潮流”、“无装饰”的所谓反流行的流行性话题不断地、反复的、换着法儿“推陈出新”的涌现出来——这就是流行,这就是“文明的轮回”[]

服装设计,在今天看来,或许早已脱离了功能性设计的本质。“设计就是创新,创造非凡是设计工作的全部意义之所在”[1]。宋代诗人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也说过:“如果做画,功夫在画外。”服装设计的“教”和“学”的着力点都应部分在专业之外,至于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下文将从服装的溯源、时尚到平常的过程、单体服装设计与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相互关系等几方面展开思考。

二、服装实现的进程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以女孩子为甚。所以服装设计也是以女装为核心的。服装设计当然是以服装为主体,不过箱包、鞋帽作为服装的附属物通常也属于服装设计的范畴——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服饰的含义。

服装其实并不都是需要设计的,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作品”的创意立足点从通常意义上观照,应是非实用性的艺术化创造,即,表演性服装和高级时装。用做表演的服装主要包括戏剧舞台角色的“外包装”以及影视剧里略带夸张的服装设计;另一类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模特秀(show),即模特在T形台上走猫步,穿着以“抢眼”为目的的具表演服性质的服装,很多时候大抵这些就是我们理解的“时”装了。高级时装设计所针对的对象是高收入人群,即所谓的“多数人向往,少数人拥有”一类。这里的“高级”并不一定是因为材料的高成本,“高”主要是高在由著名的时装设计师量体裁衣所定做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服装。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反讽吧:曾几何时,我们每一位普通百姓都曾穿着“高级时装”、享受过“专属”裁缝的贴体服务——当然那是在我国市场化发育程度还远未成熟的年代。商品经济不繁荣,商店里无衣可选,人们不得不求助小作坊的手工制作。今天面对堆的满满的衣橱,真想要挑出一、两件手工缝制的服装却实非易事。

如今批量化大生产的服装从概念到真实的被穿在百姓身上,其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服装,从学科的归属上来推导,是艺术(确切的说来应属实用艺术)。那么从一般艺术学的角度来看:最“前卫”的服装应该首先是存在于艺术家的想象之中,是观念中的服装,其表达方式是语言、是文字。接下来视觉艺术家会以可识别的图形图像将创新的设计思想展现出来。这两个阶段的“服装”其实都还只是无形的“纯艺术”[],既然不可触摸,自然只能归为只供欣赏的艺术范畴。只有设计师的介入,将思想变成图纸(不是绘画);工程师的加盟,将图纸变成样衣——服装才真正的被创造了出来。

再次重复我们的观点:普通的服装是不用设计的。正如农耕时代,人们都自建房,不需要建筑师一样。设计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普通”的不满,更高层次的“美的自我包装”的心理追求。所以我们学习服装发展史就会发现:服装风格的每一次革新的直接动因几乎绝少是为了使穿着者感觉更加舒适,很多时候服装潮流已经被异化为“时尚至死”[]的纯粹虚荣。如今许多大众的语言都日渐以娱乐性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新新文化”的精神。同样的,大众面对铺天盖地的时尚广告、潮流服装也逐渐丧失了自我……个性既已不存在,服装品味的引导权又回到了设计师的手中,当然这种权力的威力显现还在于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

服装设计也可以说就是时装设计。不断追求新款的消费者左右着设计师,或“天才”的设计师创造了新风尚,引领着新潮流。一台时装show的少数几款会成为贵妇身上的时髦洋装,当这种时尚的样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许多厂家可以通过流水线大批量的生产的时候——此时的产品已不再是时装而是成衣,也才是大众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服装了。

设计师所做的工作不是做一件能够遮体的“布衣”,而是一件让穿着者从内心感到振奋的“华服”。从务虚的层面上阐述:服装设计的核心任务不是为了创造服装新产品,而在于呈现给世人引领时尚潮流的新风貌(new look)……

三、创新服装的高度和基础

“大牌”的服装设计师着力点往往只在大的方向的把握上,并不拘泥于特定的单体服装设计上。作为时尚的引导者应注重以品牌服装的构建和服装品牌的管理——这是每一位刚入行的职业服装设计师的大方向。当然也不能忘了提高个人的实作技能及核心竞争力,毕竟不是每个服装设计师最终都能够成为服装管理者。

今天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未来一线的新锐设计师,然而课程中所选用的依然是只提供服装基础理论知识的一般性教科书,教师们讲述的也都还是基本的服装设计理念和一般服装设计流程,并不能为学生们展现可供深层次学习的学科框架和实践平台。

当然实际的教学过程却又是漫长的,实实在在、平平淡淡。古人的经典画论告诫我们:“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无法是为至法”。设计更是如此!年轻的学生上来就学大师任意挥洒“概念”时装效果图,结果却可能会离大师越来越远。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悟”过程,尽管我们都期待早一天“顿悟”,然而欲速而不达。时尚需要拥有一种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却也是可以培养的。没有人是天才,只有学习才可以将人变为人才。

有学者撰文:中国这些年没能出现设计大师就是因为当代中国学生所不得不承受太重的历史负担……时尚人士就该高于现实生活一点,超脱尘世之外才能有创造性的发挥。诚然,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饭都没法吃饱,偏要和别人学芭蕾,怕是站都站不稳的。我们当然不会板着面孔强行要求学生们都以振兴中国服装产业为己任,然而在现实的土壤里成长,到底不能只将设计当做个人美美的化妆品。

换个角度看,当代中国有很多有才华的青年设计师最终没有能够从事服装设计而转行其他,才使得中国服装业(尤其是服装前期概念设计这一部分)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走到世界的前列。专业角色的转换要看个人的能力和个人的兴趣能否适应,我们更希望服装设计师能做好本职工作,即做好设计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装之外。大环境的营造仍需时间,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材来完善这个链条。若我们的青年服装设计师都不屑做具体的服装设计工作而改行做老板,何来源头创意?

四、服装教育体系的分合

服装设计作为一个专业应该是而且可以是自成体系的,然而在中国高校中服装设计的专业地位却十分尴尬。在纺织类院校中服装设计往往被当作是大纺织专业下的分支学科,而在某些仅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服装设计又被当作是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之一。上世纪70~80年代,有些专家教授甚至认为服装设计应纳入工业设计的范畴,理由是服装也是需要工业化大生产的设计类型。

我们不妨将服装设计与工业设计进行比较。和中国的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相似,服装设计也包括强调艺术美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和强调结构设计的服装工程专业。这和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地位非常类似,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涉及产品的外观设计,强调产品的美学特性和使用上的便利性,这和机械设计专业涵盖的产品设计不同。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的职位设置,通常也分为艺术设计和工程结构设计两大部分[2]。服装设计也是如此,非工程专业背景的服装设计师主要负责服装外观款式,其工作是设计服装的新概念,完成效果图和简明的款式图。结构设计、精确制图和打版等事务往往交由工程设计人员完成。

一个学科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并不是看这个学科是否包罗万象,而是看这个学科大的框架体系是否科学。现今的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工程设计已共同构建了完整的服装设计系。其中服装表演、面料设计等都是在服装设计前期和后期提供延伸服务的相关专业。

服装设计(又或者说是时尚设计)需要服装设计师对时尚的感觉超越常人的敏锐,并能够对这一市场有很好地把握,同时通晓服装史和服装设计的实践技术和服装市场化运作的基本知识。高校里学习服装设计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得到了多位老师的帮助,同时有机会与所就读学校的同学互相学习而共同进步。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里的开篇导言用在服装学科的发展上,尽管不很合适,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十年来的服装学科发展态势。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笔者期待“大服装”[]概念的整合,而不再是眼前的分野。《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没有服装设计和服装工程的截然分工,完全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建立的优势就将显现在:完成一项既定的任务,可以系统的进行活动组织、计划、安排,而决非如今的简单的项目分割、叠加。

结语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大国,但还不是服装设计强国,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只在低水平重复。“中国只有卖出八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A380”的告诫依然在耳边回响,没有原创设计的服装产业发展很艰难。

中国服装业曾经是、现在是、将来还有可能是国家的经济支柱,然而我们希望的中国服装的命运应该与今日不同——我们希望我们出口的不只是廉价的代工(OEM)衣服,我们希望我们卖出去的每一件服装除了作为物质的产品之外还包括高附加价值的自主品牌。服装设计就是“新”服装设计,原创设计很重要。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一线的服装设计师、服装专业的教师和年轻的服装设计学生共同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的服装大国的那一天的到来。

 

 

注释:


收稿时间:2009-3-24

[1]钱安明(1980-),男,汉族,安徽天长人,安徽农业大学讲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2]  蓉(197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讲师。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这里所述及的“原始功能性”并非是原始人的服装的功能性,而是特指服装的防寒、保暖等基本的物质性功能。

[]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Consumption),通常指的是上层阶级所购买的物品的超出了其本身的实用性价值和生存所必需,实则是一种浪费性、奢侈性的非理性消费,其目的是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或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索尔斯坦·魏伯伦(又译为:凡勃伦)于1899年出版了《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一书中首创了“炫耀性消费”这一名词。

[]语出诸葛铠先生服装研究专著《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的书名。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版。

[]所谓“纯艺术”大概算是中国特有的说法了,这种提法的由来是为了与“工艺美术”也就是现在的“艺术设计”相区分,主要指强调艺术家个性创造的绘画、雕塑等等。

[]“时尚至死”是本文作者仿照(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书名所生造出来的一个术语,呼应波兹曼书中所述及的有关“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论断。

[]“大服装”概念的引导者是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渭源教授,其概念的缘由应受已故著名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的“大美术”的启发。两者相似之处都强调学科交叉和相关专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陆小彪,钱安明.设计思维[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钱安明.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浅谈[EB/OL].(2002-05-08).http://www.dolcn.com/d/digest/20020508000648.html

[3]袁金龙,钱安明,程雅娟,等.服装画技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袁金龙,钱安明,张刚,等.服装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张纪文,苗勇,钱安明.服装市场营销[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6]张纪文,闫学玲,钱安明.服饰手工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纪文,张翔,钱安明,等.服装表演组织与编导[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时尚之外的服装设计反思.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2729-761535.html


下一篇:艺术类教师都当的这么委屈
收藏 IP: 220.17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