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京
再灌注期间缺血后处理对心肌损伤的抑制:与缺血预处理的比较
2022-9-28 08:16
阅读:623

 

再灌注期间缺血后处理对心肌损伤的抑制:与缺血预处理的比较

缺血预处理(Pre-con)是在长时间冠状动脉闭塞之前短暂缺血引发的适应性反应。Zhao等人验证了在早期再灌注期间应用的重复性缺血,即后处理(后con)通过减轻再灌注损伤而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假设。在麻醉的开胸犬中,左前降支(LAD)闭塞60分钟,再灌注3小时。在对照组(n 10)中,未进行干预。在Pre-con(n 9)中,在长时间闭塞之前,将LAD闭塞5分钟并再灌注10分钟。在con后(n 10),在再灌注开始时,在3小时再灌注之前,进行3个周期的30秒再灌注和30秒再灌流。与对照组(25.3%)相比,con前(15.2%,P0.05)和con后(14.2%,p0.05)组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在对照组(78.3 1.2,p0.05)和对照组(81.5 0.4)中,危险区域的组织水肿(含水量%)相对减少。con后(10.8 5.5,P 0.05)和con前对照组(47.4 15.3)中危险心肌区域的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积聚(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吸光度最小1 g组织1)相对减少。

与对照组(37 1.5)相比,con后和con前(15 0.6和12 0.6,P 0.05)通过PMN粘附于缺血后LAD内皮细胞(PMN/mm2)测量的基础内皮功能相对减弱,这与con后及con前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中P-选择素的表达减少一致。通过缺血后LAD对乙酰胆碱的最大血管舒张反应评估的内皮功能,与对照组(71.8%)相比,con后(104.6%,p0.05)和con前(109.5%,p0.01)的内皮功能显著更高。与对照组(3.2 0.3)相比,con后再灌注1小时时,脂质过氧化产物血浆丙二醛(M/ml)显著降低(2.2 0 0.2,P 0.05),这与二氢乙胺染色显示的危险心肌区超氧化物水平升高有关。这些数据表明,后con在减少梗死面积和保护内皮功能方面与前con一样有效。后con可能在临床上适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器官移植和外周血运重建,其中表现为再灌注损伤。梗死面积;中性粒细胞在过去二十年中,相当大的努力集中在限制梗死面积和其他缺血后损伤的表现上。从长远来看,使用各种心脏保护策略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和临床结果都不令人满意。不同物种(包括人类)之间的结果不一致,以及将这些心脏保护策略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困难,降低了对此类治疗方法的热情。对于专门针对再灌注损伤的策略,必须在再灌注时实施药物和机械干预。尽管冠状动脉内给药在临床上是适用的,但医学界并没有热情地接受这些临床实践的ap方法。1986年,Murry等人首次提出了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在该概念中,重复短暂的缺血保护心肌免受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损伤。当其他药物策略的效果一致时,预处理成功地显著减少了梗死面积。据报道,预处理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中性粒细胞(PMN)积聚,并减少凋亡。尽管预处理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期间成功地减轻了连续球囊扩张的生理效应,其作为临床心脏保护策略用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后果(即心律失常和梗死)受到无法预测缺血发作的限制。然而,在再灌注时实施心脏保护性治疗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因为再灌注的开始更可预测,并且在临床医生的控制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丁文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5713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