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平衡能力与健康的关系

已有 1801 次阅读 2021-4-4 02:52 |个人分类:健康管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平衡能力与健康的关系

1. 平衡能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而平衡能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无平衡不运动。平衡对我们如同空气一样重要。

婴幼儿走路不稳,身体晃动较大,就是平衡能力差的表现,所以他们跌倒的几率会较大。2—4岁是平衡力训练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平衡训练对孩子运动能力的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平衡能力不足,易导致姿势不好或运动能力发展迟缓。

对中老年人来说,平衡能力差,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导致骨折风险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很容易摔跤,而摔跤是老年人的大忌,摔一次可能导致骨折,甚至很有可能永久性地影响到以后的行动和生活。之所以会摔跤,最主要的原因是平衡能力的下降。因此,平衡能力是老年人正常行走、活动的基础,是保证老年人拥有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2. 平衡能力是拥有正确身体姿势的前提

平衡是指身体前后左右力量的均衡,是你拥有正确身体姿势的前提。
身体平衡了,不仅看上去美感十足,而且还会让你变得更加有魄力和魅力,再者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受关注度,同时也是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
舞台演员的身体平衡会比一般人好,所以他们的身体看起来总是那么美观优雅。

3. 提高平衡能力可以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

对普通人而言,提高平衡能力可以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图为消防员进行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平衡感很重要)。比如,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要走路,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不能缺乏平衡能力;日常生活中有时要搬运重物,如果没有平衡,那要付出的力气可以想象出来;即使走路时不慎被什么东西绊了,如果没有平衡,也会有跌倒摔伤的可能。
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体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平衡能力越强,身体适应能力也越强,其生活质量也就越高!

4. 超强的平衡能力可以成就事业

走钢索的表演,大家应该都见过,表演者通过一根横杆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甚至还蒙着眼睛。我们通常都会称赞表演者的技术和勇气,但是对表演者来说,他身体的平衡感对整个表演才是最重要的。无疑,这种超强的平衡能力成就了他们的艺术事业。

5.研究人员发现,平衡能力强的人死亡率较低

平衡能力相对强,寿命也长。如何评估你的平衡能力?

简单做一个测试:

闭上双眼,双手叉腰或两手水平伸直于身体两侧,单腿站立。用你擅长使用的一条腿进行测试。如果可以坚持1分钟以上,代表平衡能力良好,请继续保持!如果可以坚持30秒-1分钟,代表平衡能力一般,注意加强平衡训练了!否则有跌倒损伤风险。如果坚持不到30秒,代表平衡能力差,存在较高的跌倒、损失风险。要尽快进行针对性地平衡训练!

平衡和协调性

平衡性是指一种协调能力,是事物与生俱来就有的,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培养出来。协调性(coordination)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timing)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尚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

身体素质的一种,它是指抵抗破坏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身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人的任何运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胜任。发展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与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保证身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平衡能力一般可以通过静态的平衡活动和动态的平衡活动来进行。例如,单脚站立,用前脚掌支撑地面站立,半蹲着等,属于静态的平衡活动;而走步,用前脚掌走,曲线或障碍跑,立定跳远,在较窄的平衡板上行走,原地转圈后停下来等等,则属于动态的平衡活动。这些,都可以与调整素质中的其它能力要素结合起来综合地进行培养。

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平衡能力是一切静态动态活动的基础能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80171.html

上一篇:[转载]平衡训练与本体感觉
下一篇:[转载]平衡和防跌倒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