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管炎到食管癌有多远 |
■通讯员 衣晓峰 范巧未 ■本报记者 张好诚
年逾六旬的赵大妈,多年来常常感到反酸、烧心,胸口有痛感。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用药2周后,老人身体好转,渐渐忽略了医生的用药吩咐。一年之后,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道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负责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刘冰熔特意介绍了这一典型病例。刘冰熔解释说,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并进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和胸痛。反酸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酸严重时可影响病人睡眠。有时也会有咳嗽、声嘶等食管外症状,易与哮喘、咽炎等相混淆。
“反流性食管炎除了可引发上述不适的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的危险还在于极有可能导致巴雷特食管的产生,而后者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出30~50倍,每年大约有2%~5%的巴雷特食管病例演进为食管腺癌。”刘冰熔说。
据介绍,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主要是抗反流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正常人体在食管和胃连接部存在一些解剖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管下括约肌,在正常进食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物得以进人胃内。其余多数时间,这扇门是关闭的,以防止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但一些因素如高脂肪食物、钙拮抗剂类药物或负重劳动等致腹内压增高或食物大量潴留而使胃内压增高时,即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降低,继而发生胃食管反流。
刘冰熔告诉记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很重要,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或易患反流性疾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戒烟禁酒,减少巧克力、咖啡、浓茶等的摄入。要尽量避免肥胖、紧束腰带等可引起腹压增高因素的产生。
倘若通过上述生活调节效果不明显或内镜下可见明显食道炎症的,刘冰熔认为,就需要用药进行干预,通常促胃肠动力药和抑酸药联合应用。当药物疗效欠佳或并发食管溃疡、食管狭窄、巴雷特食管者,则可能还需要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定期监测,以防止其向其他疾病,尤其是食管癌的演变。”刘冰熔告诫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6-18 第6版 医道)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报官微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08826-8045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