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有一种爱叫做“别盲目涌向灾区”

已有 2426 次阅读 2013-4-22 14: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雅安

   

有一种爱叫做“别盲目涌向灾区”

姜文来


   据央视记者消息,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现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再次呼吁志愿者让专业救援队伍和急需物资先行;也请灾区人民的亲属先别着急回家。大家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为了不让救援者成为被救援者的悲剧,请多一分克制与理性!(4月21日央视新闻)

  雅安地震震惊全国,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友爱之手,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爱心,体现了社会的大爱,值得令人欣慰。但是由于一些“救灾”人员无序地涌向灾区,导致通往灾区的道路拥堵,生命通道出现梗阻,灾区的物资和伤员得不到及时运进和运出,令人痛心和焦急,这是一种典型的“好心办坏事”,我们要引以为戒,切莫为灾区再添新灾。
  民众自发救灾可以通过新闻等多种媒体呼吁得到一定抑制,但众多的“官员”由于其拥有一定的权力去灾区救灾则顺理成章,难以得到有效调控。“官员”亲赴灾区体恤民情,固然可以将党和政府的关心直接送到灾民的心坎上,但是,短时间内大量的“官员”涌向灾区,地方官员一定会想法设法地接待好,除了解决吃喝拉撒睡以外,还要进行陪同考察,耗去大量地方官员的精力和地方政府的资源,难以让地方官员“一心一意”地救灾。众多官员亲赴救灾第一线,不仅不能提高地方救灾的效率,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拖了救灾的后腿。“官员”亲赴灾区要慎重,要真正能解决问题,“慰问式”救灾还是暂时取消了吧。在生命受到威胁面前,提高救灾效率是第一位的,请相关的官员“自律”,别将地震“灾区”当成“秀场”,这也是对“灾区”的最大贡献,是最好的“救灾”方式。  
  “灾难”随时可以发生,社会献出爱心是灾区得以重建的基础,鼓励和发扬这种爱心是社会和谐、心灵沟通的基石。献爱心有多种形式,有序地献爱心更能让爱心发挥更大的效用,别将爱心变成新的“灾难”,这是“救灾”必须关注的问题。在灾难发生,生命通道受阻的时候,有一种“爱心”叫做别“盲目涌向灾区”,这也是对灾区的贡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92-682745.html

上一篇:恶臭十年难治源于政企“猫鼠一家”
下一篇:“农夫”揭开了政府标准监管的窟窿
收藏 IP: 159.226.205.*| 热度|

5 徐大彬 刘建兴 苏德辰 杨正瓴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