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水十大关系(七)——水与食物关系
姜文来
7 水与食物关系
7.1 水与食物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食物指能够满足生物体生存和健康的物质。食物的生产离不开水,无论是粮食、水果、水产品还是肉蛋奶,可以说水与食物难解难分,水是食物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食物,农业文明出现后,依靠种植和养殖为主要食物来源,但都离不开水。水是生产之要,是食物生产的根基。食物需求增加,更多的水投入食物生产,导致水短缺。水与食物互动,构成了水与食物既相互耦合又相互竞争关系。
水与食物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威胁食物安全,中国2000-2020年平均因旱受灾面积17508.78千公顷,损失粮食257.19亿公斤。二是洪涝干旱灾害蚕食食物安全,2000-2020年平均每年导致45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最大年份2013年达到11777.53千公顷。三是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低影响食物生产,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2,远低于发达国家。四是水污染对食物污染增加了风险,黄渤海三种养殖扇贝样品的Cd超标率为96%,扇贝是金属Cd的高富集生物,它可以在养殖容许环境(海水质量标准二类海水)中不断积累Cd,使消费者面临潜在健康风险[33]。
7.2 正确处理水与食物关系
(1)构建食物安全水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并实施藏粮于水战略。藏粮于水指通过提升农田水利条件提升粮食生产产量或者储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二是高质量建好国家水网。开展重大引调水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建设国家水网。三是开展以水定食物。建立大食物观,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并重,且相互融合。根据水情定食物,因地制宜生产食物。四是大力开发蓝色国土。中国蓝色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相当陆地领土的30%,充分利用好蓝色国土生产食物,潜力巨大。五是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对污水、洪水、微咸水、矿井水和海水等资源进行资源化,辅助保障食物安全所需水资源。
(2)构建抗灾减灾的食物保障体系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抗灾减灾食物保障体系建设。将减少洪涝干旱灾害放在食物生产重要位置上,构建抗灾减灾的食物保障体系作为国家重要任务谋划落地。二是建设旱能灌(补)涝能排的现代化智能灌区养殖区。将现代科技融入灌区与养殖区中,给食物生产加一把“安全锁”。三是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食物保障体系。除了建立常遇的洪涝干旱应对体系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应对极端天气的洪涝灾害。四是建立适灾的食物生产体系。充分认识、适应和利用洪涝灾害规律,建立适灾的食物生产体系,为食物生产服务。
(3)开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的革命
一是将农业节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将农业节水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上,制订农业节水战略并且扎实落地。二是开展灌区高效节水生态智慧改造。加大投入,建设高效节水、生态、智慧的现代化灌区,补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板。三是高效利用降水发展旱作农业。建立“蓄、集、保、节、用”旱作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引选培育出一批适合干旱地区特点的作物品种,破解旱作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瓶颈,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科技水平。四是建立长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维护机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节水具有显著成效,构建长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维护机制。
(4)确保食物生产水质安全
一是确保农业用水符合食物生产安全标准。加强农业用水监测,特别是对重金属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把好农业用水入口关。二是强化陆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海洋污染源,建立健全近岸水体、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治理体系。三是加强农业用水水质管理。完善农业用水水质安全标准体系,落实农业用水水质安全责任主体,建立党政同责的农业用水水质安全责任制。
该文引用:姜文来.正确处理水的十大关系[J].水利经济,2024,42(06):2,105.
请关注:姜文来.《易经》的智慧:人道与水道,北京:新华出版社,2025.该书被新华出版社推荐为2025新春新华书单,此书更详细了解请点击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