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论水十大关系(五)—水与国际关系

已有 1472 次阅读 2025-1-20 09:5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论水十大关系(五)—水与国际关系

姜文来

水与国际关系

5.1 水与国际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水与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主要通过国际河流纽带发生。国际河流指涉及两个以上(含两个)国家河流。全世界估计有200条国际河流。国际河流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国际关系,甚至可能引发战争。1995年世界银行环境可持续发展副总裁伊斯迈尔·萨瓦格丁宣称:“下一个世界的战争将因水资源而起。”水既可以是国际关系的润滑剂,也可以国际关系的炸弹。

水与国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冲突引发国际关系紧张,约旦河流经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多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仅1948—2008年60余年时间,发生水冲突222次[34],平均每年3次以上。二是国际河流合作艰困前行,由于国际河流涉及主权,遇到主权会寸土不让,导致国际河流合作比一般合作更加困难。三是国际河流利用规范不健全,国际河流利用规范大多是原则性的,尚不完善,缺乏约束性,需要进一步健全。四是水成为国际关系纽带还薄弱,水作为国际关系纽带作用极端薄弱,成为国家冲突导火索屡见不鲜。

5.2  正确处理水与国际关系

(1)构建国际河流命运共同体理念

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连续6年将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逐步得到世界重视和认可。水与国际关系处理,特别是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和管理,也应遵循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国家携手共同努力构建国际河流命运共同体。国际河流相关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一定要顾及相关国家合理关切,坚持相互尊重、公平平等、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以国际河流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和文明兼容并蓄的安全融合发展之路。

(2)让国际河流成为友谊之河

国际河流开发利用不以强欺弱,不以上欺下,不指手画脚,不威胁恫吓,遇事多商量、多交流和谈判。树立和平没有输家,战争没有赢家的价值观。通过友好协商、共同开发受益、协同发展途径开发利用国际河流。一是建立协商沟通机制。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对公平化解矛盾。二是构建信息交流机制。相关国家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对重要的信息进行交流,促进相互信任和共同开发。三是共同制订国际河流流域开发利用规划。通过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目标、开发利用方式、水量分配、水质保护、开发途径、核查等进行统一规划,共同围绕国际河流可持续利用目标努力。

(3)健全国际河流利用保护和管理规范

一是要强化国际河流规范约束能力。对国际学术团体发布的国际河流等相关文件进行整合,想方设法让联合国通过,将其上升为国际公约,提升其法律约束能力;二是将国际河流命运共同体纳入国际规范。争取早日将其纳入国际河流法律框架之中,指导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三是加强国际河流利用保护和管理规范研究。加强国际河流利用保护和管理系统研究,将研究成果作为国际河流利用保护和管理规范制订的重要基础;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河流规范制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中国,以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河流规范的协商和制订,勇作国际河流利用保护和管理规范制订支持者、奉献者是实践者;五是增加我国国际河流利用保护话语权。我国完全具备具有强大国际河流利用保护话语权的能力和潜力,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积极倡导、引领、参加国际河流利用保护规范的制订、修改,既维护国家的利益,也维护国际河流利用保护正义和公平。

(4)加强水外交让水成为友谊的纽带

一是加强国际水外交。我们要高度重视国际水外交,加强国际水合作交流;二是做好中国国际河流的外交。处理好我国国际河流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做好自己国际河流事情;三是做好国际河流友谊示范。将中国国际河流成为友谊之河,向世界展示友谊成果,做世界的模范;四是做好水技术外引内输工作。积极引入、吸收世界最先进的水技术,同时将我国先进的水技术推向世界,共同受益;五是强化培养水外交人才。我们在积极培养自己水外交人才的同时,利用中国优势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水外交人才,强化世界水外交人才培养。

该文引用:姜文来.正确处理水的十大关系[J].水利经济,2024,42(06):2,105.

请关注:姜文来.《易经》的智慧 人道与水道,北京:新华出版社,2025.

论水十大关系(一)——人与水的关系

论水十大关系(二)—水与自然关系

论水十大关系(三)—水与经济关系

论水十大关系(四)——水与环境关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92-1469565.html

上一篇:推介《<易经>的智慧:人道与水道》
下一篇:[转载]2025新华新春书单丨敬献老年读者
收藏 IP: 159.226.205.*| 热度|

4 宁利中 郑永军 尤明庆 刘秀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