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水十大关系(三)——水与经济关系
姜文来
3 水与经济关系
3.1 水与经济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水与经济关系千丝万缕,既融合为一,又相容相悖。总体来看,适宜的水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水尤其是水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水是经济发展战略基石,水对经济作用不仅取决于多寡,也取决于利用方式和效率。水与经济关系,既要从宏观视野也要从微观利用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它们关系。
水与经济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看水下菜碟”“有多少水办多少事”是缺水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二是水灾害影响经济发展,2000-2020年,全国平均每年因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9876.73千公顷,因洪涝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0.47%。三是水污染拉低经济增长,2009—2019年西安市水污染经济损失平均占GDP的1.95%。四是水分布与产业结构不协调,水分布与产业结构不协调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
3.2 正确处理水与经济关系
(1)经济增长与水消耗脱钩
解决水资源短根本缺途径是调整供需。供给上增加水资源供给,如修建水利工程、近或远距离调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但要量力而行,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增加供给,条件适宜且对当地环境影响不大地区可适当引水。需求上减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包括各种形式的节水,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水的利用,“以水定X(X为地、规模、结构等)”。水管理由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过渡,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水消耗脱钩,即水资源消耗量不增或者增幅小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水消耗脱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
(2)构建适灾经济
适灾经济是指与水灾相适应的经济,如在低洼易洪涝地区,发展适应洪涝的经济。对于洪涝灾害,首先不与洪水争地,确保洪水空间不受侵犯,划定水域空间红线并严格遵守。其次,适当建设洪水控制工程,消峰控制洪水,同时通过微小湿地容纳更多的洪水减少洪水量。第三,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洪水资源化,变害为宝。对于干旱灾害,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尽可能为干旱做水量储备,有条件地区建设后备水源地。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减少洪涝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建立智能化水灾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及时应对。
(3)发展利水经济
利水经济就是发展过程中对水不构成破坏的经济。经济发展要对污染的水进行有效处理,或者循环利用,或者高品质排放废水,争取污染“零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控制高污染、高耗水产业,从源头上消灭污染源。将面源污染作为重点进行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且提高其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在谋划经济发展之时就将水污染治理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全链条重视水污染,彻底改变末端治理模式,让绿色经济推动经济发展。
(4)构建适水经济结构
适水经济结构就是与水分布相适应的经济结构,这是解决水分布与耗水经济结构相背离重要途径。首先调整经济结构,以水定经济规模,以水定经济结构,将水作为经济发展控制性资源,看水下菜碟。其次,建立节水型产业结构,以节水为中心,经济结构向节水转型,减少水的使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增大经济体量。第三,适当地调水,在力所能及、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前提下,近距离或者远距离调水,微调水分布格局,适当增加缺水地区水的供给,助力经济发展。
该文引用:姜文来.正确处理水的十大关系[J].水利经济,2024,42(06):2,105.
请关注:姜文来.《易经》的智慧 人道与水道,北京:新华出版社,20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