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
大英博物馆的时光
2025-9-1 09:49
阅读:758

IMG_20250715_152330.jpg

“大英博物馆是英式创造性思维的独特产物。”

到伦敦旅游的人,大都会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去过不少国家,参观过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到目前为止,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应该还是这个大英博物馆莫属,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让人怦然心动的,是在人流拥挤的走道上,放有几只摇头风扇,未免有些寒酸,对外则免费参观,见到几个募捐箱,而没有售票的窗口。置身在自由自在状态下的“独特”环境里,令人肃然起敬。

世界上公认有“四大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未曾去过,其余三个印象:巴黎卢浮宫本身是一座艺术建筑,玻璃金字塔入口更令其煦煦生辉,“为了一幅画,奔赴一座馆”,散漫、拥挤,参观就是个力气活;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源于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私人收藏和金碧辉煌的建筑大宴,奢靡、拘谨,一座不随时代而改变的城堡;伦敦大英博物馆的理念是“展示全球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穿梭其中,感受的就如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书,一页一页,可翻可读,专辑更是有序有叙,到掩卷而去时,依然有一意欲未竟的感觉。

庞大的博物馆,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使用的载体不仅有文字,还包括众多的物品,当近距离审视文物,要想细细阅读、品鉴太多展品,去一次走马看花的“赶场”,只能算是“到此一游”吧。浮光掠影般地从众多名闻遐迩的展品前匆匆而过: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的罗塞塔石碑,来自著名的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像;由莫桑比克退役武器改装制成的生命之树,其《将武器变为工具》的故事尤其被近人所称颂、令人沉思……有一刻,眼花缭乱,与其站在诸如一长串药物、药品演变介绍面前,发出一声感叹“就看这些个,就得花毕生经历”。

不如专注中国和东亚的33号展厅,东方气息更亲切、直接些。展厅分左右二边,其中一边系统展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集中、渐进,从中国公元前五千年至今的悠久历史,藏品手卷、图文并茂,种类繁多、栩栩如生。听说有一份976字的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说的是“天朝上国,无奇不有”,藏于博物馆,可没有见得;还有曾热闹过一会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今人拿来用于喝茶,而当天瓷器馆没有对外开放……虽说有些遗憾,开开眼界的还是有:两尊中国阴间的判官雕像,是负责记录人生前的善举与恶行的,当时唐朝权贵梦寐讨好的对象,就一幅若无其事而惟其独尊的模样;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的“平安富贵”字画,算是第一次见得;《商子》境内第十九的“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者著,死者削”,解读一款制度也算是入木三分;至于制作于约三千年前的西周康侯簋,用于祭祀祖先仪式,希冀上天的庇佑,多为常见……一部渐进的详尽史书、提纲挈领般,零零总总,能表现出来的、或似乎看懂些的,仅仅是浩瀚无垠汪洋的一滴水,身临其中,又仿佛领略了其中的一部分。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整个人类全过程,唯有博物馆留存了一次次的造访。眼前的文物是静态的,记录着随时间变化的文物和故事,却又缺乏时间的体验,沧桑巨变和情绪铺陈,能流传下来和对抗时间的,是教训,且是后人认可的教训,想到这里,空气突然凝结、安静,就像系统宕机的模样。天空在我们之上而非之下,时间在任何地方都以同样的速度流逝,“现在”,是通过观看、理解、想象,带着一种转瞬即逝的情绪变化的体验,感受既太慢又太粗糙,仿佛是一个幻觉。

颇感疲惫,就近找一处坐下,去感受时间的流逝。待渐渐缓过神来,见有一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在傍边正聚精会神地临摹一座雕塑,一座全裸女性人体雕像,古希腊雕刻中第一件全裸女性人体雕像,应该是其镇馆之宝级,著名的《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那是一幅多么绚丽、鲜活的图景,静穆、宁静,唯有时光,能感受到所承载的感召力,是惊喜还有美好。

把握生命,思考生命,只归于爱,因爱而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陆仲绩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4999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