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上海 -- 巴黎 9274公里

已有 3728 次阅读 2016-10-4 19:3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其实不然,向往天堂的一定不会再拘泥巴黎

前些日子,孩子在朋友圈粘一贴,说起巴黎新出了一宣传片,由此勾起那段6月份来往上海--巴黎间的轶事,林林总总,深深浅浅,也算凑个热闹。

踏入一个新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奇的旁观者,特别从东方的大都市走进另一个名闻遐迩的大都市:巴黎,更是充满猎奇的敏感。一走上大街,就想找到看到有别自己原先想象中不同的地方。

地铁里的“乞丐”

巴黎地铁是纷呈的,然而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富有人情味。从买票到进门,上车到下站,几乎没有人有兴趣来“关照”你的行为,不夸张的说,如果要做类似逃票、违禁的“讨巧”,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特别是休息天,站台内外更是没有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平时也是没有检票、没有检包,没有喧哗,这些都在悄然无声、默然的流淌,波澜不惊。

直到有一天,在巴黎的地铁里看到一位“乞丐”,才引起猎奇的兴趣,掏出手机拍照,想留住这个场景。

巴黎地铁里的“乞丐”,这位正酣睡在走道角落旁的“乞丐”,旁边堆着一篓书,那是摆放得整整齐齐、高高低低的一大堆书籍,新旧不一,精装平装都有。酣睡者面壁书堆,微微蜷着身子,上面盖着一件还蛮干净的薄毯。正当要想拍照时,手突然有些颤抖起来,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而当时是怎样的呢:

大学毕业不久,由于不想被培养成行政干部,徘徊在心仪的研究院所门口,中午时分,在研究所对面的绿地里,仰天躺在窄窄长椅上,心里想象着下午递“投名状”时可能发生的情景,五味杂陈。总想着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健健康康工作三十年,物理方程的数学模型,工程应用和软件编程,什么都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孩子看我发愣站在那里,走回过来风轻云淡的说一句,“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赋予每个人更多选择实现人生价值。酣睡着的“乞丐”比起当时的我,添了许多的坦然,多了许多的自信。“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生何求,能有一个对得上眼的人相伴一生,有一份喜欢的事养家糊口,不是这样的吗!“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地铁里的“乞丐”,在繁华都市里,或许是一块粘贴的邋遢伤疤,或许是一道温馨的人文景观。

当时,没按下拍照的钮键,而且油然添了一份歉意,至今心怀一份敬意。

孵“茶馆”与坐“咖啡馆”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人对咖啡的依赖,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对咖啡的认识,我实在有些“肌无力”,小时候觉得有些苦涩,长大后害怕会睡不好觉,只是对于其飘逸着浓浓的醇醇的味道一直怀有好感。对喝茶还是有所喜好,尤其是绿茶。小时候阿娘(祖母:宁波人的称谓)一直有山北朋友送来的农家绿茶,每天早上泡上一壶,潜移默化之间自然也形成了我的口味。

记得当年带队在青浦学农劳动三个月回上海,与大家相聚在豫园湖心亭茶楼,叙叙吃吃,算是对三个月给大伙因个性使然赔个不是,而大伙给足面子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事后,厂领导专门谈话批评不当,幸亏同去的大都是厂里的生产好手和技术骨干,不久就不了了之了。事后,心里阴影总有些,不大愿意多去的原因也不全是这个,喝茶,解渴或发呆,全是个人需求和感觉,何必张扬。咖啡馆更是少去,除非是孩子塞上几张商家的优惠、品尝之类票子,与老伴结伴玩个新鲜新意,自个是绝想不到去的。

在巴黎,进咖啡馆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大多原因是可以歇歇脚,同时去一次免费的“方便”,总比花一个“欧元”合算。渐渐发觉,巴黎咖啡馆的最受人喜好的座位是面向街道的,深红色的店招、雨棚,外加一顶太阳伞,与法国梧桐的绿绿浓荫相得益彰,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之间享受一缕安静,一副君临天下的模样。

在上海会与朋友去“茶馆”坐坐,那是聊天、发呆的好地方,时而天南地北、海阔山空,时而元神出窍、蓦然走魂。上海人喜欢孵“茶馆”,喝茶讲究心静,看杯中茶叶沉浮,品茶味清淡甘甜。过去孵“茶馆”是件上“档次”的娱乐,“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现在渐渐大众化了,更多的成了休闲、交友的需求。然而真正喝茶还是有许多礼仪和排场彰显等级尊卑效忠顺从成为一场繁复的华丽大戏。真因为这样,上海的“茶馆”最受人喜好的座位是隔一块玻璃看路上的行人,寻一个角落与朋友窃窃私语,断然没有昭然天下的脾气。

孵“茶馆”讲究私密,悄然之间形成“窝里文化”,只有“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时,才显现出一种豁达、一种洒脱;坐“咖啡馆”追求自在,释放之间成就“个体平台”,在略显拥挤的座位上与陌生人谈天说地,或者欣赏街上来来往往的美女帅哥,见识一种浪漫,体味一种享受。

孵“茶馆”与坐“咖啡馆”都有自己的生命,是互补东西方文化的缺乏。长期来,经历“斗私、批修、改革”(斗批改)后进入“改革、开放”的上海人,不再以严峻、拘谨的态度对待孵“茶馆”喜好,渐渐也把座位放在人行道边,一盏路灯,一把遮阳伞下,清风明月知多少,呼朋唤友留客饮。“窝里文化”不能给任何人带来安全感,只有“开放”才个个都能“君临天下”,和睦相处,平等相待。

“开放”使得被释放的老祖宗遗留下的桎梏,出现了一些反弹,有了一种契机。以喝水解渴的形式,让人们能够由于坐坐“咖啡馆”所给予的开放,从而完整理解和读懂老祖宗习惯成文的孵“茶馆”成因环境,不失为迈过坎的进步。

到巴黎去,一定要去“咖啡馆”坐坐,不只是体验一把浪漫、一种情调,而是要珍惜“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思考机会。

金字塔和乡愁

2008年底,有幸参加“发展CAE软件产业的战略对策”会议,住香山饭店几天。沾着香山科学会议的光,住店不花钱,只是上网要自己付费,每个房间一天一百元,大家都嫌贵。会后北京朋友特来饯行,还点了道江南名菜:东坡肉,端上来才发觉外热内冷。恶其余胥,香山饭店连带其设计者贝聿铭,都被认为“名不副实”。

人到巴黎不能不去参观号称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参观卢浮宫是个力气活,在这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长廊短道间,大厅小屋里,分布着40多万件艺术珍品,以及世界三宝: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石雕。凡事必须适中,过犹不及,事缓则圆,要在一天的时间里品鉴所有的展品,显然有力气也不能解决。

环顾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只是法国众多王宫建筑的一个,灰白色彩是王宫建筑的标准色,比比皆是,看多倒添了些审美疲劳。然而,院子中间的玻璃金字塔是上天赐予法国人的礼物,这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是贝聿铭镶嵌在巴黎地标上的皇冠,一幢濒临危机的文物古迹由此注入了新的生命、新的活力。同时,贝聿铭这位老先生也在心里变得丰满、伟岸起来。

巴黎是陈旧的。从拿破仑三世的奥斯曼时期开始形成的城市雏形依旧可循,百年建筑、古迹名胜、传统店铺街道和咖啡馆依稀可辨,连色彩也显得灰暗,幸亏有诸如玻璃金字塔之类的亮点,使得巴黎依旧栩栩如新,美轮美奂;上海是新兴的。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滩涂,也称“上海滩”,如今高楼林立,日新月异,然而已经很难看到成片古老斑驳的石库门、洋房,屋里厢也改造成钢筋水泥的新式结构,只是每天洗出来的“万国旗”依然飘扬,尚仅缺贝聿铭之类的画龙点睛之神采,还有发自内心的人文关爱之心。

我曾经在残垣断壁间寻找过儿童时代对居住地的回忆,这种记忆是温馨的,而这种记忆都将匆匆逝去。我欲在郊县寻找小时候生活过的影子,院子、住房、老井、池塘,也都被喧闹的商业闹腾掩埋,而这些不时却还可以在巴黎找到。

人是个感情动物,有乡愿有乡愁,有物质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欲望。记忆中的一棵大树,一幢老屋,,一个拐角,一条老街……对故土的思念,当这些都不复存在时,乡愁就无以承载。

乡愿,德之贼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东风,故国为何不在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腔乡愁水东流。

----------------------------------------------------------------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网络如飞,云端如见。人们可以用网络来拉近他乡和故乡的距离,也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缩短他乡和故乡的距离。上海与巴黎的距离,9274公里。要想在巴黎圣母院门口喂喂鸽子,也是可以办成的,只要崇尚自在;要想在塞纳河畔结识让莫奈着魔一生的精灵,也是可以得到的,只要遵从内心……

从上海飞到巴黎后,第一条放在朋友圈微信贴子,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巴黎的咖啡犹如中国的功夫茶,浓浓的只有一小口,要上一杯,只是为了合法的占有一个看风景的位置。

法国人的休闲,或许是厌倦了“那个含义不明的治罪条列,使得断头台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那场革命,而今可以尽情享受暖暖的阳光,绵绵的絮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006704.html

上一篇: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乡愁
下一篇:闲说共性技术的产业情怀
收藏 IP: 183.193.175.*| 热度|

1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