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孵“茶馆”与坐“咖啡馆”

已有 2745 次阅读 2016-10-3 10:3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人对咖啡的依赖,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对咖啡的认识,我实在有些“肌无力”,小时候觉得有些苦涩,长大后害怕会睡不好觉,只是对于其飘逸着浓浓的醇醇的味道一直怀有好感。对喝茶还是有所喜好,尤其是绿茶。小时候阿娘(祖母:宁波人的称谓)一直有山北朋友送来的农家绿茶,每天早上泡上一壶,潜移默化之间自然也形成了我的口味。

记得当年带队在青浦学农劳动三个月回上海,与大家相聚在豫园湖心亭茶楼,叙叙吃吃,算是对三个月给大伙因个性使然赔个不是,而大伙给足面子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事后,厂领导专门谈话批评不当,幸亏同去的大都是厂里的生产好手和技术骨干,不久就不了了之了。事后,心里阴影总有些,不大愿意多去的原因也不全是这个,喝茶,解渴或发呆,全是个人需求和感觉,何必张扬。咖啡馆更是少去,除非是孩子塞上几张商家的优惠、品尝之类票子,与老伴结伴玩个新鲜新意,自个是绝想不到去的。

在巴黎,进咖啡馆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大多原因是可以歇歇脚,同时去一次免费的“方便”,总比花一个“欧元”合算。渐渐发觉,巴黎咖啡馆的最受人喜好的座位是面向街道的,深红色的店招、雨棚,外加一顶太阳伞,与法国梧桐的绿绿浓荫相得益彰,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之间享受一缕安静,一副君临天下的模样。

在上海会与朋友去“茶馆”坐坐,那是聊天、发呆的好地方,时而天南地北、海阔山空,时而元神出窍、蓦然走魂。上海人喜欢孵“茶馆”,喝茶讲究心静,看杯中茶叶沉浮,品茶味清淡甘甜。过去孵“茶馆”是件上“档次”的娱乐,“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现在渐渐大众化了,更多的成了休闲、交友的需求。然而真正喝茶还是有许多礼仪和排场彰显等级尊卑效忠顺从成为一场繁复的华丽大戏。真因为这样,上海的“茶馆”最受人喜好的座位是隔一块玻璃看路上的行人,寻一个角落与朋友窃窃私语,断然没有昭然天下的脾气。

“茶馆”讲究私密,悄然之间形成“窝里文化”,只有“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时,才显现出一种豁达、一种洒脱;坐“咖啡馆”追求自在,释放之间成就“个体平台”,在略显拥挤的座位上与陌生人谈天说地,或者欣赏街上来来往往的美女帅哥,见识一种浪漫,体味一种享受。

孵“茶馆”与坐“咖啡馆”都有自己的生命,是互补东西方文化的缺乏。长期来,经历“斗私、批修、改革”(斗批改)后进入“改革、开放”的上海人,不再以严峻、拘谨的态度对待孵“茶馆”喜好,渐渐也把座位放在人行道边,一盏路灯,一把遮阳伞下,清风明月知多少,呼朋唤友留客饮。“窝里文化”不能给任何人带来安全感,只有“开放”才个个都能“君临天下”,和睦相处,平等相待。

“开放”使得被释放的老祖宗遗留下的桎梏,出现了一些反弹,有了一种契机。以喝水解渴的形式,让人们能够由于坐坐“咖啡馆”所给予的开放,从而完整理解和读懂老祖宗习惯成文的孵“茶馆”成因环境,不失为迈过坎的进步。

到巴黎去,一定要去“咖啡馆”坐坐,不只是体验一把浪漫、一种情调,而是要珍惜“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思考机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006440.html

上一篇:地铁里的“乞丐”
下一篇: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乡愁
收藏 IP: 183.193.1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