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
娶妻当娶女博士:博士不写论文就如同无子嗣的妃子 精选
2018-1-17 10:31
阅读:25247

娶妻当娶女博士:博士不写论文就如同无子嗣的妃子

喻海良,2018年1月17日

忙碌了一个学期,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早上看了北大女博士的脱口秀视频,《娶妻当娶女博士》,有点意思。其中这位女博士有一句话特别留下印象:博士不写论文就如同无子嗣的妃子,感觉说的有些道理。

皇宫大院,看似辉煌,里面皇上的妃子,比起平常人家的女人,衣着鲜艳,仆人一大队。然而,如果没能够为皇上生下一儿半女,待人老色衰,就真是落水的凤凰不如鸡。看多了宫廷穿越剧,就知道后宫的井里有多少孤魂。大学,其实和皇宫有的一比,里面的博士生,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和皇上的妃子差不多,他们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很多人心想只要戴上了博士这顶帽子,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然而,如果一个博士生,没有几篇好的论文,其生活状况可能真和没有子嗣的妃子差不多,即使拿到了博士文凭,对于大学而言“可有可无”。

回国之后最大的发现就是国内看ESI看的非常重,中南大学有14个学科进入ESI1%,经常看到学校网站的宣传报道。ESI这个评价体系似乎非常简单,就看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情况。也因此,会写论文的人在大学里面“一定有用武之地”,会写高被引论文的人在大学里面“一定是栋梁之才”。当然,我在澳大利亚工作5年半时间里,发现他们也是这样对待“学术”的。记得悉尼大学曾经做过一个“一刀切”的处理,如果一个老师几年时间内没有论文,不管你做的工作有多出色,一律解聘。相反,认识卧龙岗大学的一位年轻老师,由于他的课题组论文数量特别多、引用特别高,5年时间,从讲师升到正教授,看着羡慕死旁人。

对于博士生而言,如果博士毕业后想寻求教职工作,毋庸置疑,也必须适应现在的人才体系,多写多发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我这里写的“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的论文。因为,我现在发现学术界期刊影响因子完全可以被“人为拉高”,而“高被引”也可以因“人际关系”而“人为拉高”。而个人认为“高质量”的论文是经过“严格”的评审而诞生的论文,而这些严格的期刊其实就是“口碑”好的期刊。

在金属压力加工领域,我以下面两个期刊为例,说说为什么我认为他们质量可靠的期刊。第一个期刊: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MMTA)。这个期刊其实是不受中国作者待见的,特别是心急想吃热豆腐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该期刊的审稿流程非常传统而且周期特别长。首先一篇论文投稿后,由责任主编检查一遍,如果觉得还可以,他安排一个Key Reader负责处理这篇论文,Key Reader安排2个审稿人负责评价论文。审稿人如果觉得这篇论文可以发表,需要给出这篇论文的“学术贡献”。然后,Key Reader再根据审稿人的建议,自己再单独提出一份新的建议递交给期刊责任主编,后者做出录用、修改、拒稿的决定。个人觉得这个期刊论文审稿周期虽然很长,但是发表的论文可以当作自己的代表作的。至少我发现国内很多的杰青、长江以及院士都是非常认可这个期刊的。第二个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JMPT)。这个期刊的主编处理稿件的方式确实让人“着急”,格式不对,拒稿重投;论文返修后修改程度没有达到主编要求,拒稿重投。我曾经有一篇论文投稿到这个期刊,经历了三次拒稿重投,后来实在“承受不了折磨”,投稿到另一个影响因子更高的期刊,直接录用了。现在反过来觉得自己失策了,当时应该继续修改再争取发表到这个期刊上面,因为,影响因子高,同行不认可白写,影响因子不高,同行认可,就代表水平高。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追求“论文数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追求“论文快速发表”。而我个人觉得,现在似乎是“慢节奏”的期刊的口碑更好,因为里面注水的论文相对少很多,大家也更认可他们的质量。


摘录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申请指南

相关专题:论文写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10952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