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高望重得哗哗的王德华老师“嘴里”(其实在我看来是其博客上),说出了一句亲自吓了自己一跳的话——“要学会装”【1】。老实讲,这个短句似乎不符合我此前对王德华老师的印象,幸亏他“竟然”了。不过“惊吓”之后静下心来一想,也还是挺有道理的。而这道理,又恰恰就藏在或者说是装在“装”这个字中。
王德华老师的博文中,阐明了“要学会装”的一面——“了解规矩,学习规矩,践行规矩,对自己负责,做最好的自己……需要装的,一定要装,不该装的,则必须要真了。”【1】我认为,这一面从一位动物学家口中说出来,尤其令我信服。因为人会“装”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其他动物也是会“装”的,甚至可以比人“装”(伪装)得更好,所以“装”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和技巧。虽然多少都会“装”,但人和动物的“装”还是有的区别的。
动物的“装”更多地靠的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东西,“装”的目的多数时候是为了捕食或者不被捕食,简而言之主要是为了生存。而人的“装”,则更多地靠后天的学习,包括学习“装”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来“装”。为基本生存而“装”或许普遍存在,但只能算是最低目标,其表现就是努力让自己“践行规则”和适应环境,做到这点,其实不难。有的人的“装”,则可能会有更高的目标,例如历史上曾有的“王莽谦恭为篡时”,“人一阔,脸就变”有的时候是心态的变化,有些也可能是“阔”之前的“装”得相当成功,当然必须说,这些都是“伪装”,是人为的、很做作的。
人这种与适应环境相关的行为方面的“装”,主要是克制或控制自己的本能冲动,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主流规范,做事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得失。有的人控制着欲望等待时机爆发(“伪君子”属于这种类型),有的人控制住了一直没有爆发(真君子当归于此类),有的人则没有控制直接爆发(“真小人”当属此类);寻常的人,既不大会“装”又不能不“装”,也则通常会摇摆于控制与不控制之间的。
人之“装”,并非只在举止言谈这些社会行为方面,还有借助外在的事物来增加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最起码的做法是如何着装、如何梳妆甚至化装。这倒是很符合“装”字的本意——在“衣”上“壮”,也就是俗话说的“人靠衣裳马靠鞍”,现如今,又在衣裳之外有了各种饰物和道具,例如汽车、房子之类的大件,手表、手机之类的小用品等等,都成了能给关注这些东西的人用来壮胆壮声势的新“装”。不过我要说,这些 “装”很多时候只算是个“状”,是外在的形式和形象,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可能被看重,但却是最容易变化甚至失去的东西,并不是人的全部。
对于人来说,更加重要的“装”,不在表,而在于里。在于一副皮囊+一身衣裳之中,到底“装”载了多少知识、技能、文化和思想,这些东西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导致不同层次的人之间有所差异的最本质的东西,这些东西“装”得越多,人立足于社会的“桩”基更牢靠,抗御“撞”击的能力才更强。
参考:
【1】 王德华:我竟然对学生说,要学会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606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60629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