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文化,背景] 母语“英语”,和母语“非英语”的外国科学家,在美国工作结果的差异?
长期工作在美国的外国科学家,
可以分成“母语是英语”,以及“母语非英语”两大类。
这种母语的差别,
对科学家们的长期发展(科学研究)有没有影响?
有没有“母语”、“非母语”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对广泛有效信息使用的差异引起?
参考资料:
[1] 2024-07-14,母语/mother tongue/曹贤文,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15663&Type=bkzyb&SubID=44759
其二指人在幼年时自然习得的,为自己和所在族群所认同的语言,与外语相对。
⑤母语通常是思维和交际的自然工具。
自然母语是指个人在幼年时自然习得的语言,是与个人的语言生活环境和状态分不开的;社会母语与外语相对应,指的是整个社会对外交流的语言,是民族的标准语。一个人最初学会的口头语言往往是方言,所以自然母语以民族语言的方言为大多数。一旦进入书面语学习,就立即进入标准语或民族共同语的范畴。
例如,在美国出生的移民后代除了自己的家庭语言以外,一般也把英语视为他们的母语。在完成英语作为社会母语的认同建构时,美国非英语家庭语言日益倾向于用“传承语”的概念来表达。
[2] 2022-12-23,非汉语母语人识别/nonnative Chinese speakers profiling/王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91817&Type=bkzyb&SubID=140173
非汉语母语人的书面言语特征主要包括:不同声调字系列相混的语音特征;词义宽窄不同形成的错误,词义相近形成的错误,成语、熟语、谚语的民族特色,词语的引申义不同等词语特征;系词“是”、量词、介词、连词、副词、动宾词组等使用不当,重叠不当、语序错误、能愿动词带补语、句式混用等语法特征;错字、别字、生造字、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混用等文字特征;受母语文字类型影响形成的各类笔迹特征;不同类型标点符号混用、错用,遗漏,书写位置错误等标点符号特征;不同文化、环境差异导致的言语内容特征等。
[3] 2023-11-20,外语使用能力/foreign language abilities/徐翠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7662&Type=bkzyb&SubID=44794
外语能力包含3个层面: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音、句法知识体系和技能;社会语言能力指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情境;而语用能力则关注于语言形式的实际功能。语言能力通过交际过程中的各种语言行为得以激活和实现。
[4] 2024-12-03,语言获得的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杨小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36581&Type=bkzyb&SubID=45017
来自盲童的语言发展也证实在没有正常语言输入的环境中,语言同样可以发展。盲童因为看不见,获得的环境支持当然无法和健视儿童相比,但他们的语言发展并没有因此严重延误或大打折扣,他们的语言学习也不是健视看护者特别调整的结果。虽然不管在词汇还是在句法层面,哪些习得早、哪些容易习得,盲童和健视儿童都存在差异,盲童的语言发展在本质上和健视儿童的语言发展没有什么不同。
[5] 2024-12-04,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吴福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99393&Type=bkzyb&SubID=44905
语言个体或语言社团熟悉并使用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
[6] 2024-07-08,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马广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0709&Type=bkzyb&SubID=44774
一个人获得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大脑机制。简称LAD。
这种机制在大脑中独立存在,与生俱来,不同于大脑其他功能。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生来大脑就具有在后天环境作用下学会语言的生物属性,或者说是一种先天的、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人脑遗传的普遍语法系统,即一些人类所有语言普遍适用的法则以及它们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表征。
相关链接:
[1] 2025-05-05 22:35,[打听]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的英文单词量是多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4593.html
[2] 2022-09-30 15:31,[呼吁] 保护好汉语言的稳定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7477.html
[3] 2021-10-23 14:17,往日(7):汉语言改革与文化传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9140.html
[4] 2020-06-05 16:16,[求证] 爱因斯坦12岁时看的几何学书,是什么语言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6596.html
[5] 2017-01-11 13:18,重要成果一定还要用本国语言发表!(强烈建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6888.html
[6] 2025-05-01 22:14,[笔记] 坦塔洛斯 Tantalus 的磨难:一个人所受的巨大磨难和人生挑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4230.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正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520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