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inderela

博文

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精选

已有 4356 次阅读 2013-5-30 17:41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世界

  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我常年待在校园内,虽说大学早已不是传说中的象牙塔,好歹每天遇到的人都是同事、学生,是这个社会中的知识阶层!大家平时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遇到事情,礼尚往来。做的事情也单纯,不是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再就是自己的办公室和家,所以不觉得世事在如何的变迁。

然而,自从女儿到城市的另一端上中学后,我不得不每天一早开车送她上学。走出校门,迎面扑来的一件件事情常让我踉跄难行,一个简单的行车,就足以令我只有喟然感慨的余地!多少人性展现其中!

最常见的现象自然是行车的变道问题,大家都在某条线上排着队,慢慢地往前蹭的时候,常有那样的霸王车,从旁边的线上一直往前冲,冲到最前端,然后横插进来,完全无视后面的车的存在,蛮横无理,横行霸道!还有的直行车蛮不讲理地占据着转弯的车道,自己被红灯堵住,连累后面一大串可以正常通行的车堵在其后。更不用说那些寸步不让、你争我抢的堵车场景了,车需要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稍不注意,就会被别人横插进来。此时此刻,你若敢礼让一点,就注定要待在路中央,直到半夜无车通行的时候!

我在美国拿的驾驶证,最早开车上路也是在美国,因此,中毒匪浅!刚刚回国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开不了车,尤其在市区,因此我们家的车常年搁置不动。现在没有办法!非开不可的时候,发现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锻炼我的驾驶技术,简直就要直接改变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因为开车的时候,你不可以讲礼貌、不可以有教养,不可以有谦让之心!之前所受的教育、做人的原则完全不能运用在这上面。否则,就寸步难行。

车如此,行人亦如此!每天要经过一段立交桥,是专供机动车行驶的!因此,桥上的车车速都很快!行人若走在上面,是非常危险的。然而,每天的清晨,都能看见一些小贩,推着堆得满满的三轮车或自行车,在立交桥上,艰难前行。生活的艰辛,一展无遗,让人不由心生同情。可同时,又不得不心生愤慨!因为他们常骑着三轮车或自行车,直接行驶在路的中间,慢慢腾腾,一幅不管不顾的样子,好像说,你敢撞吗?你撞到我了,就要赔我!好像他们的命不是自己的,是你的,你要好好保护,否则的话,你就倒霉了!

春节回家,和大学同学相聚,我们一起开车出去吃饭!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横穿马路,有的完全不看红绿灯,有的不在有红绿灯的地方过马路,中间有栏杆,就直接跨栏而过,还有的,根本就直接行走在马路上。我叹为观止之余,只有开着车,慢慢跟在后面,坐在旁边的朋友急了,说:你干吗不按喇叭啊?!我说,按喇叭催别人走好像很粗鲁诶!朋友对我气结!我却实在不好意思鸣笛,被朋友直斥为书呆子!

我很迷茫,不知自己应该怎么做!(更不知应该怎样教育女儿)我愿意自己,也愿女儿做一个谦谦君子,有教养、有礼貌,有善恶之心!正直不阿谀!做好自己的事情。然而,周围的世界却完全不是这样!不说各类人群聚集的马路上,就是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也是一样,那些胡乱抄写别人成果的人一样拿基金,一样升职称,让自己通过艰辛劳动获得课题、职称时的成就感荡然无存!

现在的社会,似乎人们都并不以遵守法规为荣,而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特权为荣。没有是非之心,没有对错之分,谋得了,就是成功!

记得小时候看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对未来充满了希冀!那时,眼中的未来,多么美好灿烂,多么让人迫不及待!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科幻小说充斥着人类末日、世界末日,让人只感觉到未来的可怕!

现在,这样的现实生活,同样让我看不到未来的美好,让我担心女儿将要生活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不过看着女儿的言行,又让我对未来仍有一丝期冀之心!女儿正比我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在看到汽车开着发动机停在路边的时候,她会大叫,Turn off your engine

Please!看到别人随地扔纸屑,她也会挺身而出,提醒别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在家里,更是时时提醒别人关灯、关插座。虽然这些行为,大多没有什么效果。但她以她的年纪与力量,尝试着一丝丝的改变!她的行为让我知道,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强,更有力量,并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积极的能量!所以,这个世界可能还是会更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978-695028.html

上一篇:回不去的故乡
下一篇:不幸福的权利——美丽新世界
收藏 IP: 113.108.139.*| 热度|

4 刘建兴 武夷山 刘立成 徐大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