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松
那片黄昏那片海 精选
2024-11-17 11:54
阅读:4760

烟台的海岸遇到下落的黄昏。此时正是潮涨潮落的转换状态。波浪不大,但是持续涌来。海岸边遗留下海水涨潮时的痕迹,一些海草和各色的贝壳零落地散布在沙滩。海岸线漫长,向远处和远处城市高楼大厦逐渐融合。游人不多,浪涛声带来宁静的感觉。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美景,如果不刻意记忆,大多都会烟消云散于脑后。就如人生中我们遇到的很多人和事,无论当初多么惊诧,亦有可能如这黄昏的美景美淹没于脑海。

一些十字路口型的朋友曾经很真诚地问我,擦肩而过,将来我们会相互遗忘吗?我并不否认这种可能性。每个人大概率都是别人的助推器。当到达一定的高度,必定要分离,无论是自己还是朋友想要去新的境界时,我们过去的助力就已经完成任务,脱离轨道,自由向前飞翔,才是每个人的真正目的。

其实,这是人生中非常真实的一面,遗忘往往比记忆更加能体现其内涵,这看似是人生中“冷酷”的一面。我自己也常常对这种态度不满,自己也是这种会遗忘的人。因此,过去不少曾经熟悉的人已经深深扎根于记忆深处,很难再被我回忆起,对我现今的思维与生活没有了新贡献。但是,这并不是我刻意而为,而应该属于人类进化中的一项策略。忘记一些细节,才能突出历史的厚重,信息才能凝集成为整体的篇章。如果信息全部记录,现今意义的历史学可能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历史精确信息记录学。这么多信息一方面会有意义,另一方面也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包袱,让人类的精神套上一个蜗牛壳。

人生就应该如同那迎面而来的层层波浪,每一层都是一个新日子,都代表着新奇,是快乐和意义的平台,蕴含着潜在快乐和意义。我们追寻的就是这种平台和不确定性。在新的平台上书写未来,在明天这个平台上,我们继续成长。

朋友间在新的平台上再次相遇,是否能再次欣赏?

这没有答案,也不重要。且看落日余晖,渲染了西边天空。泛着红色黄色,甚至还有一些淡紫色。这些色彩混织在一起,以快速的组合来体现时间的飞逝。每一帧的景色都略显不同。不同的色彩与不同的海浪波纹塑造着演化的世界。下一秒和这一秒已经悄然分界。人生方向也会在悄然改变,哪怕再微小的角度,只要时间稍加积累,人生目标就会大为不同。这就决定着,未来汇聚的可能性很小,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如果每次相遇都能欣赏,这是人间奇迹。

我们的人生态度取决于是和世界和理性拥抱,还是和人与感性拥抱。无穷大的外部世界和无穷深远的内心世界几乎等价。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名人和身边的朋友开始去内向开拓自己的世界和感受。口头禅包括两个方面:1)我自己的感受才是来这个世界的最主要目的;2)不要去试图改变和引渡他人。作为朋友听到这样的话,一方面为对方的洒脱感到欣喜,能好好为自己活着,这已经很难。但是,作为朋友又感到一丝悲伤,这无形中好像又冷落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共鸣。

其实,如果修行不够,就会产生上面的困惑。我们经常讲“无”和“空”的区别。普通人看到有和无的关系,而大师看到的空则不是无。就如同真空一样,也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更有可能是无中生有。当大师说要先归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其目的是找到起点后,再次拥抱世界。普通人理解的则只是浅显的回归自己,反而把自己拉入思维牢笼,陷入了局部思维的窘境。不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内心世界,其实可有可无。

普通人看到的白光就是单色光,而科学家理解的白光则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的组合。这种思维的简单化,不是悟道,而是误导。

作为自然的一份子,无论是这片黄昏、这片海,还是作为游客的自己,在这时刻自然地融为一体。自然的美通过我的观察而获得了额外的赞美。虽然我们可以较真地认为,旁人的赞美对于自然的广袤的美来说无足轻重,但是,有很多哲学家也确实认可,宇宙的意义也在于人类的赋予。换句话说,有了人参与评价的宇宙就不再是孤零零的纯物理宇宙,而是额外增加了意义的有生命的宇宙。

对于朋友来说,也可以进行这样的类比。我们可以拥有完全独立的思维,就如同完全物理化的宇宙,不以外界和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有了朋友的认可,其意义必然会升华。这还是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

思考间,西边的新月慢慢亮了起来。黄昏之前,她就早早地上班,悬挂于西边的晚霞之上。

这一刻真美好。记录下来,不再遗忘。

漫长海岸 

寥寥几人

宁静致远

慢走待黄昏

新月起

起灵魂

 

几片贝壳散落

色彩斑驳

曾几何

天海人为客

逐浪而歌

歌岁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青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6037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