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鸡娃吗。”在商场吃饭时,单身的表姐问我。她总被同龄人的“鸡娃”话题困扰。
“我,不会吧,感觉上学时候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也不是鸡出来的。”我略停顿一下,因为表姐一直有深刻的“反学历”思维,即学习好/学历高,不代表能力强/智商高。我对她这个观点表示过“概率论”,即大概率正相关,个别反例肯定有。但她一直觉得“反比”概率也非常高,比如我们俩,她学历/学校没我好,但能力/智力比我高很多。
我一直觉得这个话题局限在我们俩身上,毫无意义。不说个例概率,就说我们普通人的普通智商,106和112有区别吗,对社会历史有作用吗?当然,表姐的“聪明”不完全是她自大,她确实没咋努力就考上了一本。
我继续说:我娃能上隔壁XX大(跟表姐同档次的普通一本),就很不错了。
表姐:不至于吧?我是没努力才上这个档次的学校。你努力了,上了211,我觉得我不用像你那么努力,但凡认真一点,也能轻松985。
我:70分努力到80分,和90分努力到93不是一个概念。
表姐表情不屑了一下,我:无论如何,人生没有如果。你现在工作那么好,在top2都不一定能进去的单位当小中层,已经说明了很多。
而我,近年来,确实因为不高不低的学历/学校,非常普通的社会能力,眼高手低的心态,在工作中多糟困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再次走向“裸辞”。
===无意义的背景分割线===
时间回到2024年1月。
我在元旦后被通知通过了某还不错的高校行政工作的简历初筛,询问是否参加笔试。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我参加了笔试,在隔周被通知面试。
起初我不以为意,这所高校距离我家着实有点远。到了现场我略有惊喜,环境不错哎,办公楼很漂亮。这次是本轮换工作大业中的首次笔试面试,在现场发挥很差,希望渺茫。
一周后,按照之前的节奏,应该通知二面了。明知自己很差,我还是打回了座机电话,无人接听,我又向通知短信的手机号回了一条言辞恳切的信息。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坏了。
半天后,座机给我返回电话。首先他们已有人选,在走手续了。其次他们感谢我的关注,认为我也很不错,是以再次回电与我深谈。沟通后,他们表示其他院系如有类似岗位,将为我推荐简历。
能被回电当然是开心的。但我也知道,所谓“也很不错”“再次推荐”只是对方的“安慰”。
2月,年后,我竟真的再次接到电话,说该校某院系需要类似人员,他们觉得我很合适,如我愿意,可参加他们的招聘,他们将为我内推简历。我欣然接受,在3月参加了面试。
再次来到学校,我与接待室的小同事甚是投缘。我是个传统i人,不善言辞交际。小同事顶级e人,活泼开朗,在等候面试的紧张氛围下,我们简单几句闲聊竟然感觉不错。比如,高校行政,大家当然关心“寒暑假”,她对院系寒暑假很满意,基本不会有事找她,工资足额发放;她从应届毕业即过来工作,人生还没失去过寒暑假,非常开心。
在与她的气氛烘托中,我到隔壁进行了ppt展示和问答,心情很放松。交流中甚至提到了“科学网博客”,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出来后,我有一种“十有八九”的预感,回到等候室与小姐妹打招呼。她说:现在我的办公室空着座位,如果你能来,咱们俩一屋。
“希望如此。”
之后,我参加了二面,在3月底得到了offer。
===啰啰嗦嗦的分割线===
4月底,在进行了30天的离职手续后,我跟可爱的e人小姐妹成为同屋同事(以下简称“e妹”)。我的直属领导A老师带我一一认识系内10余位行政老师。在与人事老师办理入职的过程中,她发现我的社保并未中止,我咨询前单位,被告知每月只有20日前有减员权限,还未给我减员,也就是五一后才能做。
A老师闻之:没事,那你五一后再来吧。
我欣喜若狂。在此前不算长的人生里,小升初,中高考,考研,实习,找工作,一直无缝衔接,一口气都没透过。现在终于,前司的工作交接完成,新单位的工作不用上手,可以安心的玩耍两周。这种微信不用及时回复,周末去哪不再背着电脑随时待命的时光,显得如此宝贵难得。
幸福不过1秒,A老师说:对了明天要开个招生方面的会,你来吧,也听听。
“好。”
到了现场,我才知道,我想简单了。并不是让我熟悉院系工作,“来听听”“不用做什么”。而是这个“招生宣传册”,就是我来统筹,我来做。
很正常,人家招人就是为了干活吗,不缺人招聘你干嘛。我很快调整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这个会听得我一头雾水,太虚头巴脑了。我本以为,在这样一所还不错的高校,招生应该每年都做,很模式化,无非每年更新删改一小部分?进一步了解才知道,此前该院系没有做过专门的招生宣传页、招生文章等,随着今年新获批的AI+,要从0开始,没有任何前期素材可参考。
而且时间很紧迫:6月8日高考结束前。
今天的会议明显没有任何进展,时间又迫在眉睫。A老师召集教授们拟定下次会议的时间及推进情况。有的老师要出国,有的老师要答辩,一时难以确定。一位头发半白,看起来上了点年龄的B老师说,那就五一期间,这有时间吧?
我心内一惊。刚刚从安心玩耍两周的愉悦心态中跳出,直接快进到五一加班了?
其他老师纷纷附和:对五一没事,在学校里住着也是住着。
我再一惊,您们是住学校啊,我20来公里呢……
最后确定了5.5,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下午加班,美其名曰:你们出去玩的,反正最后一天下午也得回来。
会后,我的直属领导A老师,让我务必在5.5的会议上有实质性推进,到时会议由我主持。
我再一惊,在5.5的会议上有推进,我的5.1-5.5也泡汤了么……现在的0基础,似乎也不是我能快速推进的。
懵了一会儿,我与A老师请教了系里相关情况,要来了新专业设置时候的文件材料,一些陈年的总结文章和ppt,在校级群里加了其他兄弟院系同岗好友,在互联网上搜索类似院系的招生方案。用ps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折页模块。
忙了一会儿,我问办公室室友e妹:咱们五一加班的话,有加班费或者报销打车么?
e妹:没有啊。
e妹负责就业工作,经常负责迎新、毕业、宣讲等在晚上或周末开展的活动,与院系沟通过很多次,最后的结论是,加班费,打车,饭费,调休,统统没有。
我:如果院系不想多花钱,能调休半天也挺好的。——那你,忍了这么多年?
e妹:我们合同制的,不忍又能怎样呢。我明年要续约了,是第三次,为了避免长期合同,我要被派遣了。现在隔壁J老师就在派遣中,连学校的监考都不能报名。咱们系还算好,其他系有把派遣的直接开掉的。
5.5加班开会,即使我提前准备了这么多素材,下边的老师还是指手画脚,各种不满意。会议室这台界面宛如winXP的电脑还时不时要卡一下,那位头发花白的B老师(因为是她提出的今天加班,我们俩第一面已然互相不爽)一直阴阳怪气:哎呀你们怎么招的人啊?电脑ppt都放不利索吗?
我展示其他院系的宣传册pdf。B老师:往下滑移一滑呀,你这节奏太慢了。哎呀太快了,这看不清。哎呀字太小了,你倒是放大啊。
到有一个pdf突然打不开了。B老师toA老师:我早就说过,你们行政班底能不能要求高一点?来一个这样来一个这样,你们能力永远上不去。
台下的学生助理跑上来,悄悄说:老师我来放吧,这个电脑是有点问题,我们设置了一些键盘快捷键,能好用一点,您还不知道。
“还是咱们学校自己出身的学生好用。”B老师赞叹学生助理。
但结果是,虽然我前期准备了很多,这个班还是一如既往的白加,没有形成具体共识。我向A老师请教,A:没事你就自己编出来吧,下次开会有东西能放就行。
我自己编出来一个招生册?虽然我PS有一点功底,毕竟不是专业设计出身,目前也没有合适的图文素材。不对呀,即使没有做过招生册,其他物料总做过吧,总得有联系过的设计公司,哪怕熟悉的打印店也行啊……“那你问e妹吧,她那边证书打得多”。
在e妹的帮助下,我对接了设计公司,请他们给出配色方案,设计了几款封面。在下次的会议上,各路老师同样还是不满意,对设计公司的专业性提出了质疑。同时经过参考其他院系的方案,我们认为应该加上导师信息和一些就业去向数据。
B老师:让e妹过来,她那有就业数据。
e妹跑来会议室,说她目前没有详细的Excel,但可以登录内网账号,投屏展示。A老师同意。e妹在这个电脑果然也不顺手,不小心关掉了之前一个网页。
B老师再次阴阳,toA老师:你们这个班子,让人说什么好。她又对e妹道:今年就业怎么样啊,据说违约率特别高,都说你躺平了?
e妹突然很生气,义正言辞道:请您把这句话收回去,我什么时候躺平了,我为就业做了多少工作您知道吗?违约率的事,学生有了更好的offer,我能拦着不让吗?您这是从何说起?我去年前年两年的就业率100%,连学校都表彰了咱们院系,这个话传出去,对我们系、我个人是什么影响?
B老师切了一下:学生就业100%,用得着你努力,那是咱们学校好。
e妹和B老师在现场吵了起来。我也希望自己有这么张嘴,不至于每次被阴阳好几通。但这样争吵也不是办法,A老师喝住了e妹,让她控制情绪,对B老师道歉。
“我道歉?为什么是我道歉,是我先挑的事吗?”e妹在台上都要哭出来。
A老师把她拽下来:“你太不成熟了。”
会后,A老师来到我们办公室。e妹再次向A老师道歉,抱歉影响了行政班子在教授们面前的影响。A老师也说,因为今天早上8点,B老师来上课的时候,教室投影坏了,去隔壁办公室找人修,门还锁着,一个人都没来,她正在生气。
我:也不是她今天的事,她上次会,对我也这样。我们是应该尊重教授,但她这样歧视攻击,她就对吗。我放ppt卡了一下,就是您招聘要求不行?学生上去调好了,就是本校才好?
A老师叹了口气,并向我发送了很多文件和通知截图。我仔细一看,大多是5.10-15日ddl的事情,通知发送时间都是2月底、3月初。
A老师:你把这些先都做了吧,当时说要招聘,很多事都等着你来呢。
我……
A老师突然转身回来:B老师早上的事,反应了我们的懒散,尤其你现在8点能到吗?
我???老师我每天六点半出门,您可以查监控我每天都是7:50左右到的,17点前也没早退过,五一还来加了班。
A:我不是怀疑你,就是提醒一下。另外中午只有12-13点午休,12点之前不得离岗,13点必须开门。
===入职开端的分割线===
在我和e妹的惊愕中,A老师离开。方圆3公里吃饭的地方都很少,12-13点,别说午休,吃饭都来不及。除非每天点外卖。
在之后几天的7:55,中午11:55,13:05,下午16:55。A老师都会过来找我和e妹说事情。
几天后,我突然觉得奇怪:你说A老师查岗这两分钟,也来不及每个屋都查啊?她每次都把最精准的时间放到咱屋?问题是咱俩很规矩呀,事情也没耽误,用每天这么查吗?
e妹:就咱们屋俩人都非编吧。其他人,不可能因为11:30出去吃饭被开啊,谁听她这个?
我:但她有时候,明明16:55刚来过,说过事情,从17:10到晚上11点,会再微信我,包括每个周末,都会有事找我。我有点不确定,是我事情都没做好,还是……
e妹:放轻松吧,学校哪有急事呀。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