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回复鲍老师以及物理学的讲法

已有 6009 次阅读 2010-2-20 16:18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哲学, 物理学, 方法论, 欧几里得几何学

        今晨发表博文“又见“熵”字”,非常高兴看到了鲍老师的留言,感觉我一时难以回复清楚,却又“有话必说”,所以,在鲍老师的引导下写此博文,一来当做我的慎重回复,二来再请鲍老师指教,三来需要大家抛玉,惑更正我的“错误路线”,或者让我有补缺查漏的方法。

        我的教案上有关于物理学讲述方法的讨论,我自己非常信服,但是由于以前比较“不全面”,这些言论是参考了那位的前辈的竟然全部忘记了,期望有知道的人告诉我,我在这里先要致谢。其实教学讲述的方法应该与人们的认识方法是一致的,这符合认识的规律。这种方法路线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学的方法,一种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路线不同,是由于对象不同,物理学的对象是自然,是客观实在,而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对象是logic。

        所以,几何学的讲法是直接进入,告诉你全部的公理和一些基本的很少的概念,然后推证,自洽就圆满了。可是,物理不行,从一开始物理就不知道全部的秘密,不但不知道全部的秘密,而且没有办法整个铺陈开来描述全局。物理能做的是什么,观测总结,每次描述的都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就算是一个定律,或者一个理论),并且,要把这一个方面量化得描述出来,你得把对象隔离出来,不受“多样性,联系性”的干扰,这就需要建立简化模型。最后的,许多方面的描述加在一起就是俺们要认识的自然。所以说,鲍老师说的近代科学是描述性的,不是解释性。不但是描述性的,而且是盲人摸象式的“描述性”。就如同我们认识一个美女,你只能说她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云云,把方方面面都逐个描述了,咱们就算大功基本告成,如此,称之为基础物理。嘿嘿,剩下的问题就更大了,那他到底怎么样呢?-------这大概就是看描述的人的最想知道的问题,还有啊,如此美妙的女子,我会不会爱上她呢?----------------物理学家完全不知道,科学家也完全不知道,您自己去看吧!可是,您也没法看,这是一个偌大的偌复杂的对象,除非您和他在一样的限度。

        如此,物理学就算要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规律,也必须先讲清楚与之有关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不过这里还有问题,那就是,往往有些概念的内涵很有哲学味,有味的结果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概念是在某一理论框架下建立的,但是,没有什么理由反对这些概念被广泛应用,这就是概念泛化的一个原因吧。然后,呵呵,这里还有问题,什么?洗脑法!!回想初二物理课本,咱们开始怎么讲滴?请记忆测量、密度、速度等等的概念虽然美其名曰先讲概念再讲规律,实质是在你的脑海里烙下印记,以后见了你就恍然大悟,再在这个恍然大悟的基础上理解别的东东。

        现在可以测试一下:设问-----物质是什么?是物体,物体含有质量(这里你就明白了,就是有质量有内涵的实在吧,因为质量是你的脑海里早就埋伏着的概念)。现在再问,质量又是什么?概念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相当于一个绕口令,啥啥事都没说明白,结果呢,咱们都明白了基本物理。借用某一作家的话就是,女人会爱上她见到次数很多的男人。也用可怕的问题就是,说不定某个理论自己很不认可,结果看得多了沿着人家的思路走了几趟,你就认可了呢-------也是现在的营销策略,衣服好不好,穿上看看嘛。

        这么一讨论,“泛概念”还真“贵族”,好像就是那些很能说不清的概念容易泛化,就是鲍老师说到的如"力",如"场",如"能量"...等等。力是啥?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多了去了,咱们认识自然界算不算一种相互作用?已经被相互作用的自然还是不是原来的自然?------悖论出来了,我看你一眼了,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

       如此这般,泛概念就升级了。人类的活力不但在于非常想认识世界,还想要解释自然。自然科学不够,还得哲学。好吧,有哲学味的都有用武之地了,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取其长以致用,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误。可能比较可怕的就是前面所说的“洗脑”过程,稍不留神,解释来解释去就找不到原来的味了。

     一时性急,乱说一气。剩些时间的思考一下,据说有人论断“哲学让女人走开”。一说到哲学俺就心虚,先走开了。

      下面是鲍老师的留言,留待慢慢阅读,慢慢想它。

发表评论人: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0-2-20 12:24:49]     
葛大侠从"概念"这个概念开始讨论, 二傻以为十分难得也!
试整理几条自己的有关想法, 请您批评指正:

(1)近代"科学"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后者基本是哲学的话题...(古代时, 哲学和科学是不分的)
(2)一个"概念"的严格意义只存在于它所依赖的"理论"...一般来说没有脱离具体"理论"的"概念"...
(3)所谓"理解"了一个"概念",是指理解了它所依赖的"理论"...
(4)但任何建立在具体"理论"上的"概念",容易被泛化,常常会被泛化到它失效的领域...所以要特别小心...
(5)所有脱离具体理论的"泛概念", 都是需要有更好更广的理论来说明的...比如: 时空,力,场,能量,熵...
(6)比如"力"本身就是个典型的"泛概念"..."力"是在牛顿理论中有良好定义的概念..."力"在老爱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中都是没有(或不需要)定义的...
(7)所以, 当转换理论框架时, 有些概念可以不存在了, 并不表示这些"泛概念"被物理屏蔽了...比如说: 相对论中不需要"以太"概念, 并不是说:"以太被相对论屏蔽了"...
(8)概念的泛化容易让人自以为"理解"了某些东东...这种所谓的"理解"其实是一种"类比"...是人类心智的一种安全需要...如"爱",如"神"...
(9)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该是尽量"自明"的, 即: 不需要引入其理论本身能够说明/定义的概念之外的其它太多的"泛概念",如"力",如"场",如"能量"...
(10)但是,如果没有一些最基本的"泛概念",理论无法凭空而生...这是一个悖论!?
(11)也许, 最重要的是: 不要将"概念"与"理论"混淆..."概念"是砖瓦, "理论"是大厦...用不同的建材,可以建造同样的大厦..."理论"的精髓在于其整体的结构和图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296309.html

上一篇:又见“熵”字
下一篇:还看熵与过程之迷惑
收藏 IP: .*| 热度|

8 刘俊明 武夷山 鲍得海 吕喆 苗元华 蔣勁松 唐常杰 刘晓瑭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