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传统的计量(1) 精选

已有 5639 次阅读 2015-11-20 08:01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传统, 度量衡, 计量

说传统的计量(1)

《光明日报》11月16日称:计量单位将迎来量子化时代,“记者日前从中国计量院主办的“展望2025——国际计量发展重大挑战”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当前国际计量体系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国际单位制将以量子等自然界基本常数为基础重新定义。国际计量委员会正在起草关于重新修订国际单位制的草案,且有望于2018年被国际计量大会采纳。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计量,而且计量也越来越国际化。我们中国最传统的几种计量即古人所谓的“度量衡”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为了留下一点印象,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传统的计量。

孟子说:“度,然后知长短”。度字的意思,就是“知长短”。今天我们所谓的“长度”就知长短的结果。怎么知长短呢?古人了解世界,都是从我们自己出发的。最简单而直观的方式,就是用我们的手,所以,度字的下部,就是一只手。

如今楷书化以后,那只手就写作又(符号化的手,只有三根手指,同时又是右手的意思,是右的古字),汉字中带“又”的字,都与手有关。

我们小臂的长度就是一尺(当然是古代的一尺),小臂内侧的那根长骨头就称尺骨。古人把手腕处的动脉称为寸口,从寸口到手掌根部的距离就是一寸。寸字就是一个会意字

手下面的一横就指向寸口处。后来,人们规定一尺等于十寸。尺和寸是用来度长短的“基本单位”,所以,尺寸就有了“长度”的意思。在长度这个近代才有的科学词汇出现之前,人们一般就用“尺寸”这个词来表示东西的长度或大小。

如果用寸来“度”仍然太大的话,那就只有把寸分开了,“分”就是用刀把东西剖开来。把寸十等分,那就是一分。再要细分,那就是厘、毫,一分为十厘,一厘为十毫。厘的意思是重新整理,毫则是最细的毛。

当然,如果量度大的东西例如土地的时候,那尺和寸就都太小了。古人说,无尺寸之地,就是一点儿土地也没有。于是,人们用丈和引来“度”更长的东西。

丈就是十尺。古代的尺短,商代的尺据说只有16-17cm长,秦汉时期的一尺只有23cm左右,形容一个人高大,那就说是丈夫。丈夫最早的意思就是高大的人,而并不是妻子的配偶,妻子的配偶是后起之义。

十丈为一引。引是拉开弓的意思,引申为拉满弓射一箭之地,差不多一百尺了。

分、寸、尺、丈、引,汉代人称之为五度,就是五种度长短的单位。对于个人的生活来说,这五个单位也差不多够用了。

对于国家,国土的大小,道路的远近,用丈、引来表示还是太小了,于是用里作为新的长度单位。里本来是居住的单位,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后来作为“度”道路长短的单位,古人有以三百步为一里的,以后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到了清代的时候,就以十五引为一里。

实际上,古人以身体为度的单位还有一些。如“咫”,据《说文解字》等古书上说,“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中妇人就是中等个儿的女士,所以就有了咫尺的说法,表示很短的距离。

又有“寻”。《说文解字》:“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就是说,人伸开两臂的长度为一寻,合八尺长(古代的尺短)。刘禹锡有“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诗句,说的是晋代大将王濬楼船下江,把吴国设立在长江上的长长的铁索烧断,迫使吴国投降的事情。

两寻为“常”,常是衣裳的裳的本字,意思是裙子,古人不分男女都穿裙,上身穿的称衣,下身穿的称裳,做一件裳(常)需要两寻即十六尺布帛(古代布帛的幅度很窄,按规定只有三咫宽),所以两寻为常。“寻常”原来与“尺寸”、“咫尺”有类似的意思。对于诸侯们来说“寻常之地”、“尺寸之地”、“咫尺之地”都是表示很少的一点地方。可是后来,这些词的意思分化了。寻常就成了普通、通常的意思了。这个过程,可能跟常字与裳字的分化也有关系。由于寻常成了普通、通常,作为两臂伸开的寻,就不大有人用了,人们又造出一个庹(tuǒ)字来表示这个意思,不过这已经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又有“仞”,仞也是两臂伸开,不过据说,这是度深之用的,大概与度宽的寻在姿势上有所差别,所以古书上有人称其为七尺(也有人称八尺的)。《尚书》里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话,留下来九仞一篑和功亏一篑两个成语。人们还往往用壁立千仞来形容山势的险峻。

虽然有这样多的度长短的单位,但是,其基本的单位还是尺,自从汉代以后实际使用的也是以尺为中心的分、寸、尺、丈、引这五度。尺的长度定了,其他单位也就随之而定。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计量单位总是需要规范化。关于尺的定义,古人有“黍尺”之说,也就是中等大小的一百粒黍米摆起来就是一尺。这种传说是否真的有人用过,现在当然不好考证了。但是,就像这么多年来,国际上长度计量用放在巴黎的米尺原器作标准相类似,历代中央统治者总是要做出标准的尺子,公布于天下。这是作为他权力的象征,称为“制度”。这是制度这个词的本义。那是天子的专利,别人不可以僭越的。

由于尺的大小适合于流传、保存,所以,我们如今还能够见到自古至今的许多尺的实物。材质有铜、骨、象牙、木、竹等。

周代的一尺只有23cm左右,汉代的尺大约为23.2cm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论语》中所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六尺还不到140cm,确实是未成年的孩子。而荀子《劝学》中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七尺才是一米六十几的成年人。以后的七尺男儿大概就是从这里起用的。

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的尺约在24-25cm之间,北朝的则在2829cm左右,不过到了南朝的末期,一尺也长到了约30cm。隋唐时期的尺也多在2930cm

宋代的尺为31.6cm。明清的尺为32cm不过,中国封建时代,山高皇帝远,各地、各家往往有一些“私尺”,大小有出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尺子越来越长,这是什么道理?中国古代的税赋往往是实物税赋,即上交粮食和布帛(绢、绵等),而绢等总是要用尺子计量的。朝廷“无道”的时代就格外增加的快一些。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采用“万国公制”,而以传统度量衡作为过渡,但加以改造,使之与公制有一个较为简便的换算即形成新的市制。这简便的换算便是以3尺为1米,这样得到了3寸为1分米,3分为1厘米。并规定2里为1公里(如今称1千米)。这就是如今的市制长度。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936794.html

上一篇:家庭教育是一个大问题
下一篇:说传统的计量(2)
收藏 IP: 112.231.179.*| 热度|

17 武夷山 鲍海飞 黄永义 谢平 李轻舟 尤明庆 冯珞 许培扬 刘光银 郑永军 戎可 biofans decipherer aliala shenlu zjzhaokeqin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