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西北大学师生至杨虎城陵园扫墓——西大与杨虎城一家的不解之缘

已有 6538 次阅读 2011-4-2 16:03 |个人分类:西大百年往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西北大学, 杨虎城, 谢葆真, 杨拯陆

杨拯陆(右二)在西大                      杨虎城将军         谢葆真与孩子们

 

331日下午,西北大学组织200多名师生代表赴杨虎城将军陵园,追思和缅怀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

在祭奠仪式上,全体师生首先向杨虎城将军默哀一分钟并三鞠躬,随后学生代表向将军墓敬献了花圈和花篮。文学院王璐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倡议全体同学弘扬爱国主旋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争取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将军生平展,并缅怀了与杨虎城将军一道遇害的西北大学校友谢葆真,以及宋绮云、小萝卜头等其他几位烈士。

西北大学何以对杨虎城将军情有独钟呢?

原来,西北大学与西安事变密切相关。西安事变发祥地之一即为今西北大学大礼堂,西安事变前夕,西北大学大礼堂是学生经常聚会和讨论万言书的场所。1936年12月9日,东北大学学生就是由当年寓居的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出发,出今西北大学西门,进西安城西门,往省政府找张学良请愿,无果,游行队伍遂向临潼进发,中途被张学良拦下,发出了“三天以内给你们答复”诺言。3天后,东大学生在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宿舍的梦中,听到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如今,西北大学大礼堂已经获准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事变的另一主角杨虎城将军一家,均与西北大学有不解之缘。

1931年,杨虎城主陕期间,西北大学暂时停办。杨虎城与于右任等拟另成立陕西大学,并将西北大学的余脉——西安中山大学,改为陕西省立高级中学,并由西北大学教授唐得原任校长。次年,原西北大学校长李仪祉在省立高中设陕西省水利专科,恢复原西北大学工科,后并入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西北联合大学的农学院合组为西北农学院,从而保留了西北大学的校舍以及一些重要学科。

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1927年2月入西北大学的分支之一——西安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其间邓小平曾在此时兼职任教于西安中山学院。刚满16岁的谢葆真毕业后至冯玉祥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直辖的前线工作团,团长为著名的共产党员宣侠父。谢葆真在宣侠父的影响和培养下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杨虎城将军任国民联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在陇海东段归德、徐州间和直鲁联军第八军展开拉锯战,终以力量悬殊受损,驻军河南省马牧集,复移驻皖北太和县城。1927年11月任太和县妇联主任。在此期间,谢葆真引起杨虎城的注意,遂通过参议匡厚生牵线搭桥,向谢葆真示爱。经请示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谢葆真与杨虎城结婚。杨虎城于1937年11月底从巴黎回国后北囚禁于南昌。1938年1月14日,27岁的谢葆真带着8岁的儿子杨拯中,赶往南昌陪伴丈夫。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夫妇被押解至贵州息烽县的玄天洞。夫妇被分别关押。1947年2月9日,时年36岁的谢葆真已经绝食几十天,被特务向小腿注射了毒针,死前眼球都鼓了出来,痛苦挣扎而死,并阻止儿子进入救母。杨虎城得知后扑在遗体上放声痛哭,并要求火化遗体。之后,杨虎城昼夜抱着谢葆真的骨灰盒。1949年9月被押解至重庆中美合作所。1949年9月6日,杨虎城与儿子杨拯中、女儿杨拯贵、秘书宋绮云夫妇在松林坡惨遭杀害。1949年12月,重庆解放后,在挖掘杨虎城遗体时,谢葆真的骨灰盒仍在杨虎城身边。解放后,被安葬于西安南郊韦曲杜公祠的烈士陵园。

     其女杨拯陆为西北大学杰出校友,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58年9月25日,杨拯陆在新疆中蒙边界的三塘湖盆地率队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遇寒流袭击,壮烈牺牲。人们找到她的遗体时,发现她俯卧在一道冰封雪盖的斜坡上,两臂前伸,十指深深地插在泥土里。在她的怀里,揣着一张新绘的地质图,上面有她新涂上去的识别地质情况的可靠颜色。

其孙女杨延武女士为了激励西北大学学生勤奋学习,特捐款30万元在西北大学设立了“杨虎城奖学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429079.html

上一篇:《西国近事汇编》传播的西方经济学思想
下一篇:抗战时期清华教师汤佩松、华敦德、吴有训在英美期刊发表的论文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2 侯成亚 张钫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