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现代化之路篇(9)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大国崛起(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

已有 5352 次阅读 2008-2-17 06:59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

现代化之路篇(9)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大国崛起(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216日发布

 

本文为笔者的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现代化之路篇(9)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大国崛起,写于20061113日,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61113日首发。 文章认为: “战后初期日本处在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她成功地推行了民主化改革和恢复经济的重点倾斜政策。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成为西方国家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稳定经济增长、新科技立国和全球贸易战略,缩短了和美国的经济差距,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与超级大国美国展开激烈竞争。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转入慢车路长期低迷,近年来开始复苏,日本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成为许多国家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8

现代化之路篇(9)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大国崛起

 

黄安年文发表: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61113日首发

 

 

战后初期日本处在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她成功地推行了民主化改革和恢复经济的重点倾斜政策。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成为西方国家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稳定经济增长、新科技立国和全球贸易战略,缩短了和美国的经济差距,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与超级大国美国展开激烈竞争。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转入慢车路长期低迷,近年来开始复苏,日本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成为许多国家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和恢复经济政策 (1945-1955)

   

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首先依赖于战后初期的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19451011,麦克阿瑟代表盟国提出日本民主化改革的五项要求, 揭开了日本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的序幕, 其措施主要是:第一实施农地改革。1945129,盟总发布《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 19461021, 日本国会通过了第二个农地改革法,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封建势力,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第二,打击和解散财阀。1945-1947, 盟总先后发布了《关于解散财阀的声明》(1945.10.15)、《关于控股公司解体的备忘》(1945.11.6)、《关于排除日本经济力过度集中状况的计划案》(1947.5.13)1948911,盟总集中排除审查委员会发布《关于经济垄断集中排除法四原则》,1949年又修改了禁止垄断法。

第三,修改日本国宪法。1946113日以美国宪法为兰本的日本国宪法公布,194753日正式生效。该宪法实行主权在民的君主立宪制; 明确宣布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废除封建制度。

第四,逮捕战犯, 进行整肃。19451948年间, 惩治战犯, 进行整肃。对象包括职业军人、极端国家主义团体骨干、大政翼赞会等骨干、对外扩张政策的金融机构骨干、在殖民地任职的行政长官、及其它军国主义分子。194614, 盟总发布《关于整肃的指令》, 1952年整肃令废止。

第五,制定劳工三法,实现劳工平等。19451947年间, 日本制定了劳工三法, 1946927日的《劳动关系调整法》、194512月的《工会法》和19479月的《劳动标准法》。此外, 日本政府还颁布了有关教育改革的几个文件。

   

战后初期日本民主化改革的结果: 沉重地打击了军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势力,为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东西两种文化的兼容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它也有利于美国垄断资本对日本的控制,由于美国出于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不久由打击财阀和军国主义势力转向扶持财阀和军国主义势力政策,致使军国主义及其经济基础没有得到彻底清算,而为日本在走向政治大国途中的某些与和平发展潮流背道的现象种下了祸根。

其次, 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依赖于朝鲜战争给了日本以天赐良机。

第三, 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也依赖于日本政府采取了重点干预政策。19461210,日本议院发表了《关于增加煤炭生产的决议》; 1947-1949, 日本经济安定部和经济复兴委员会发表了经济报告和制定了经济复兴计划;1950年前后, 日本实施了有关技术改造和生产合理化计划, 并为发展经济而进行的各种制度改革。195412-19575, 在日本史上称“神武景气”, 这是日本历史上的空前繁荣期, 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战前水平。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956-1973年的18年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的时期。1955-1970年间, 日本经济的年增长率为10.35, 其中1966-1970年间为年增12.2%。日本的GNP1950年在西方国家中占第7, 1960年超过加拿大, 1966年超过法国, 1967年超过英国, 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 一个仅占世界陆地面积0.3%的岛国一跃而成为西方国家第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日本的崛起首先表现在工业生产高速增长。18年间, 日本工业增长8.6, 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3.6%。60年代的最后四年, 平均每年增长为16.5%。这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少有的。日本的石油、化学、电子、汽车、塑料等新兴工业发展最快。石油工业平均年增长34%。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国民生产能力, 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1955年是美国的6%,196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美国的9, 1970年是美国的20%。1973年日本的重要工业产量已达世界先进水平。1973年日本已有五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收音机、电视机、铅、人造纤维、和船舶; 居第二位的有六种:水泥、橡胶、小汽车、卡车、合成纤维和棉纱; 另有七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三位。1955年时, 日本的工业生产在西方世界的比重只有2.2, 1975年就上升到8.3%。在1950年时, 日本的GNP109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123美元, 占世界上的37, 到了1970年日本的GNP1975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为1770美元, 为世界的15, 20年间GNP增长了18倍多。

 

第三,整个工业实现了装备自动化、机械化和专家管理化、科学化。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钢铁产量1969年美国工人年产253, 日本为301吨。日本七八十年代实现上述四个现代化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一是,耐用品生产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特别迅速。如小汽车年产量1970年为317万辆, 1955年为2万辆, 增长158; 1955-1970年间日本的电视机年产量增长100; 合成纤维也增长了50倍。

二是,大力发展重型化工业, 实现设备和企业的大型化。1970年炼钢炉炉内容积为2850立方米的超大高炉全世界共10, 其中日本占9座。在世界10大钢铁公司中, 日本占了5家。1971年日本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

三是,能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能源以煤碳为主, 现在转向以石油为主。50年代日本主要能源是煤炭和水力。石油在60年代只占37.7, 70年代上升到78, 超过了美国和西欧。由于石油产量的猛增, 促进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1970年日本的乙烯产量达世界第二位。1957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 70年代日本有12万吨级的矿石专运船和30万吨级的油轮, 1970年的下水商船总吨位占世界的50, 在全世界最大的30个造船厂中, 日本就占了10个。

   

第四,第三产业兴起,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1955年到1975,日本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从23.1%降为6.6;第二产业的比例由28.6%上升到35.8, 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48.3%上升到57.5%。

 

第五,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在整个工业的比重中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日本的工业结构在这一期间已由轻纺工业为主演变为以重化工业为主。1960,日本的重、化工业的比重低于英、法、西德; 1970年达69, 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第六,实现了农业技术四个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裁培化学化、农田水利化、品种良种化。从1950年到1967, 日本实现了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日本农田配备的每公顷10马力, 居全球之冠。水稻的机耕面积、收割面积和脱粒面积分别达到96%、80%、98%。1955-1975年农业人口从总人口的40%减少到20, 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3%至12.6%。

 

第七,日本的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的比重不断提高。1971年日本的出口贸易仅次于美国和联邦德国。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55-1971年间, 出口中的轻工业产品由52.2%下降为20.6, 而重工业的比重则由30.8%上升为74%。

 

第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消费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955年前后, 日本的一般家庭追求的是三种“神器”, 即缝纫机、洗衣机和电风扇, 1956年以后转成了电冰箱、电器除尘器和黑白电视机; 1965年后又转为彩色电视机、室内空调和小汽车。到1974年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的普及率高达90, 吸尘器、缝纫机、石油取暖炉的普及率达80, 采电和照相机的普及率达70, 小汽车的普及率在1973年也有36.7%。

 

 

日本政府高速发展经济的政策模式 (1956-1973)

       

首先,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强化政府的干预, 实行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 政府干预为辅的混合经济体制, 有的学者把日本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称作:政府主导型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或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 或计划导向的市场经济制度, 或协调型市场经济模式。这些提法在强调政府对市场的调解功能上是相似的。

 

日本政府高速发展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控制宏观经济手段和方式, 从行政手段为主改为通过经济手段为主; 从直接方式改为间接方式。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 指导性经济计划和行政指导等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强调政府的导向, 政府重视发挥指导性经济计划的作用, 宏观调控重视以财政金融政策为主要手段, 而政策性财金举措为补充;通过行政指导灵活干预经济; 注意发挥民间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完善自下而上的决策体系; 在企业体制上重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突出以法人持股为基础,经营者为主导的企业制度; 企业的集团化和协作化及家族化模式。同时,强调以法制为市场秩序的保障。包括通过合同法、所有权法、竞争法、劳资关系法、金融证券法、对外贸易法等对市场经济进行监控和管理。

 

第二,政府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鸠山政府的1956-1960年度的经济自立5年计划, 计划年增长率为5;岸信介政府1958-1962年度的新长期经济计划, 计划年增长率为6.5; 期间1958年下半年到1961年底为“岩户景气”即开天劈地的繁荣, 连续三年年增长率超过10;13佐藤荣作政府1964-1968年度的中期经济计划, 1967-1971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期间196511-19707月为伊奘诺景气, 即长期繁荣, 连续57个月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1.6, 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 141970-1975年度的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此外还有1961-1970年度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19621969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包括1945-1952年的粮食增产, 1952-1960年的工业基础整备, 1960-1972年的解决公害、管理不善、城乡人口失衡等偏差措施。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除了由于日本强化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外, 下列因素对于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持续不断的设备投资和广泛资金来源的高积累和高投资政策。从1955年到1970年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3倍以上,每年的投资额占国民生产总额的1/3左右。资本积累率1955年为25,1970年是42, 1957-1973年间平均占GNP38.4,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位。日本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在钢铁、机械、电力和化学等生产资料的基础工业部门,这四个部门投资达60%。日本的设备投资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工业相结合。在1955年超过6年以上的机器占设备的43,而到1964,有一半以上的机器寿命使用不到三年。资金来源在日本也是十分丰富的。首先工人工资比较低, 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最低的,1953年每小时每人平均工资只有美国的1/91970年日本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只有美国的1/3。其次,政府大量投资和贷款。60年代政府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4%。另外,日本国民储蓄额占西方世界的第一位。个人储蓄额1970年占国民收入的20,而美国是0.1, 联邦德国是14.3%。1955-1970年日本人个人储蓄额增加了9.2倍。再则,日本大量引进外资达126亿美元, 贷款67亿美元,这对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科技立国和科技兴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本国的工业技术体系。40年代末,日本的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到70年代初,已仅次于美国和联邦德国。提高技术水平采取的是吸收性战略,即把世界的先进水平,作为本国的起跑点。从1950年至1973年日本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1863,1979,共引进31000多项世界先进技术,其中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半来自美国。由于日本具有世界第一流的技术水平,其结果是:其一,缩短了赶超时间,50年代,日本落后于美国20-30,70年代基本上消除了落后局面,并且在钢铁、家用电器等方面,超赶了美国,也就是说,15年时间集中了世界上50年的开发成就。其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积累。日本的科学技术,是在引进中消化改造,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日本很少有自己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但它的科学技术发展不亚于其它国家,往往一个有重要经济效益的重大发明创造,诞生在外国,而迅速推广应用在日本。

 

第三,教育优先,大力追加教育经费,加强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1950年日本的教育经费共1599亿日元,1972年增加到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行政费的20%。战后30年间,日本的高等学校增加了近21倍,大学生增加了26倍。1976年起普及了高中。日本的科研人员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西方大国中仅次于美国,就工程师的人口比例来说,居世界第一位,大学中工学院和工业大学的比例也最大。

   

第四,充分利用海外廉价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贸易。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一大量利用海外廉价资源为前提的。从1955年至1975年日本共进口原油13.8亿吨, 铁矿石7.8亿吨,煤碳3.6亿吨,有色金属矿石1.2亿吨。在石油提价以前,日本大量储存廉价石油, 原油消费量一下子猛增了十几倍。于此相联系,日本注重造船业和海运业的发展,新建的大工厂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这就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长期以来,日本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

 

第五,推行专业协作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亲密劳资关系。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重视大设备、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改造。用各种方法使中小企业为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使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配套工厂、零部件加工厂和协作厂。由于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实现了人员的专家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和管理技术的自动化。

 

第六,推行亲密劳资关系的企业管理经营体制。日本的企业管理与美国不同,强调集团意识和尊重人的日本式经营, 造就优秀工人、优秀技术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组成的优秀技术团体。如在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搞终身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按企业组织工会,宣扬工人、干部以厂为家,宣扬同企业共命运;在企业中灌输家族思想;注意改善企业和职工关系等。

 

第七,越战的刺激和军备开支的微弱。越战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刺激,日本从中得益25亿美元。1944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8.9,1977年则降为0.88,在西方国家中是最低的,1970年日本军费是美国的1/47

 

第八,日本政局的相对稳定。在经济持续发展时期,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推行名义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一党多派制,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856.html

上一篇:现代化之路篇(8)联邦德国和北欧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
下一篇:央视获奖照片造假 央视责无旁贷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