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告别全球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已有 4344 次阅读 2008-2-10 07:04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

告别全球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黄安年文 发表:《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月版;黄安年的博客/200829日发布

 

 

本文发表在笔者的《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全球篇中第32个专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月版,第593-610页)。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335日网上首发。11年来情况又有新的变化,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

告别全球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黄安年文 发表:《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月版;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335日网上首发

 

 

32. 告别全球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  当当代世界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浪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非地区只有10个独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涌现,新兴独立国家的不断产生, 60年代旧殖民体系开始彻底瓦解, 1945-1984年初,独立国家共有99, 其中60年代以来独立的有74, 在非洲, 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尤为明显, 二战前只有二个非洲独立国家, 80年代中, 已有50个。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战前所没有的, 它构成了当代世界政治的一个特点。〖1

 

1) 1945年到1955, 这是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第一个阶段, 是它的兴起阶段。

这一阶段的中心地区在亚洲和北非。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有: 15个她们是

1)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5.8.17);

2)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9.2) 1976.7.2改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3)老挝王国 (1945.10.2) 1975.12.2 改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4)叙利亚(1946.4.17), 1958.2.1埃叙合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9.28分立改称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5)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1946.5.25),1950.4约旦河西(巴勒斯坦)和约旦河东(外约旦)合并称约旦哈希姆王国、

6)菲律宾共和国 (1946.7.4)

7)巴基斯坦 (1947.8.14),1956.2.23改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8)印度(1947.8.15), 1950.1.26成立印度共和国、

9)缅甸联邦 (1948.1.4),1974.3.2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0)锡兰(1948.2.4),1972.5.25改称斯里兰卡共和国, 1978.8.16改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11)以色列国 (1948.5.14)

12)大韩民国 (1948.8.15)

1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9.9)

14)利比亚联合王国(1951.12.24), 1963.4.15改称利比亚王国, 1969.9.1称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977.3改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5)柬埔寨王国 (1953.11.9), 1976.1.5改称民主柬埔寨, 1990.2恢复现国名。

这里未把一般列为发达国家的新西兰(1947.2.6)计算在内。

  

这一阶段其他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有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埃及人民的七月革命(1952.7.23, 1953.6.18成立埃及共和国)

   

由于战前亚洲、北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长期斗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地区人民开展的反法西斯斗争的锻炼, 又由于中国革命和一些亚洲国家走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 加上这一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具有一定的实力, 因而亚洲和北非地区成了战后初期民族独立运动的中心地带。

 

2) 1956年到80年代是是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第二个阶段, 是它的蓬勃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一非洲为中心, 席卷整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新浪潮。新兴的独立国家有88,除去四个国家合并为2,一个被取消共85个。她们是:

   

1) 苏丹共和国()(1956.1.1),1969.5.25改称苏丹民主共和国、

2) 摩洛哥()(1956.3.2), 1957.8.14定名摩洛哥王国、

3) 突尼斯()(1956.3.20), 1957.7.25成立共和国、

4) 加纳共和国()(1957.3.6), 独立时称黄金海岸, 1960.7.1改现名、

5)几内亚共和国()(1958.10.2), 现名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 。

6)喀麦隆共和国()(1960.1.1), 1961.10.1改称喀麦隆联邦共和国, 1972.5.20成立喀麦隆联合共和国、

7)多哥共和国()(1960.4.27)

8)马达加斯加共和国()(1960.6.26),1975.12.21改称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9)扎伊尔共和国()(1960.6.30), 时称刚果共和国(), 1964.8改称刚果民主共和国1971.10.27改现称、

10)索马里共和国()(1960.7.1), 1969.10.21改称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11)达荷美共和国()(1960.8.1), 1990.3.1改称贝宁共和国、

12)尼日尔共和国()(1960.8.3)

13)上沃尔特共和国()(1960.8.5) 1984.8.4改称布基纳法索、

14)象牙海岸共和国()(1960.8.7), 现改为科特迪瓦共和国、

15)乍得共和国()(1960.8.11)

16)中非共和国()(1960.8.13), 1958.12.1乌班吉沙立为自治共和国、

17)刚果()共和国()(1960.8.15), 1968.12.31改称刚果人民共和国、

18)塞埔路斯共和国()(1960.8.16)

19)加蓬共和国()(1960.8.17)

20)塞内加尔共和国 ()(1960.8.20), 1960.6与马里结成马里联邦独立, 1960.8.20退出、21)马里共和国()(1960.9.22), 原名苏丹, 1960.6与塞内加尔组成马里联邦、

22)尼日利亚联邦()(1960.10.1), 1963.10.1改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23)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1960.11.28)

24)塞拉里昂()(1961.4.27), 1971.4.19 成立共和国、

25)科威特国()(1961.6.19)

26)西萨摩亚独立国()(1962.1.1)

27)阿尔及利亚()(1962.7.3) 1962.9.25定国名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28) 卢旺达共和国()(1962.7.1)

29)布隆迪共和国()(1962.7.1)

30)牙买加()(1962.8.6)

31)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8.31), 1976.8.1改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32) *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962.9.26), 1990.5.22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合并, 改称也门共和国、

33)乌干达()(1962.10.9), 1967.9.8改称乌干达共和国、

34)马来西亚()(1963.9.16)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1965.8.9新加坡退出、

35)肯尼亚()(1963.12.12),1964.12.12改称肯尼亚共和国、

* 36)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4.4.26), 1964.10.29现名,原名坦葛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 1961.12.9坦葛尼喀独立, 1962.12.9成立坦葛尼喀共和国; 1962.12.10桑给巴尔独立、

37)马拉维()(1964.7.6),1907年称尼亚萨兰, 1966.7.6改称马拉维共和国、

38)马耳他共和国()(1964.9.21)

39)赞比亚共和国()(1964.10.24),原名北罗得西亚、

40)冈比亚共和国()(1965.2.18)

41)马尔代夫()(1965.7.26)1968.11.11改称马尔代夫共和国、

42)新加坡共和国()(1965.8.9)

43)圭亚那()(1966.5.26),1970.2.23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44)博茨瓦那共和国()(1966.9.30),原名贝专纳、

45)莱索托王国()(1966.10.4), 原名巴苏陀兰、

46)巴巴多斯()(1966.11.30)

47)阿曼苏丹国()(1967成立马斯咯特和阿曼苏丹国), 1970.8.9改现名、

48) * 南也门人民共和国()(1967.11.30),1970.11改称也门人民民主共和国、

49)瑙鲁()(1968.1.31) 世界最小国家, 22平方千米、

50)毛里求斯()(1968.3.12)

51)斯威士兰王国()(1968.9.6)

52)赤道几内亚共和国()(1968.10.12)

53)汤加王国()(1970.6.4)

54)斐济()(1970.10.10)

55)巴林国()(1971.8.14)

56)卡塔尔国()(1971.9.1)

57)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12.2)

58)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972.1.7), 1991.3.26曾宣布独立被镇压、

59)巴哈马联邦()(1973.7.10)

60)几内亚比绍共和国()(1973.9.24)

61)格林纳达()(1974.2.7)

62)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75.6.25)

63)佛得角共和国()(1975.7.5)

64)科摩罗()(1975.7.6), 1976.10.22成立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65)圣多美和普林比西民主共和国()(1975.7.12)

66)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1975.9.16)

67)安哥拉人民共和国()(1975.11.11)

68)苏里南共和国 ()(1975.11.25)

69) *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1975.11.28) 1976.7被印尼强行划为一个省、

70)塞舌尔共和国()(1976.6.29)

71)布吉提共和国()(1977.6.27)

72)所罗门群岛()(1978.7.7)

73)图瓦卢()(1978.10.1),原名埃利斯群岛、

74)多米尼加联邦()(1978.11.3)

75)圣卢西亚()(1979.2.22)

76)基里巴斯共和国()(1979.7.12)唯一跨南北、东西两半球国家、

77)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79.10.27)

78)津巴布韦共和国()(1980.4.18)

79)瓦努阿图共和国()(1980.7.30)

80)伯利兹()(1981.9.21)

81)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11.1)

82)圣基斯和尼维斯()(1983.9.19)

83)文莱达鲁萨兰王国()(1984.1.1)

84)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1986.10.21)

85)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86.11.3)

86) 巴勒斯坦国()(1988.1.15)

87. 纳米比亚共和国()(1990.3.21),1968年联大将西南非洲改称现名。

   

88个国家中50年代中期5, 60年代47, 其中仅1960年就有17, 70年代25, 80年代10个。50年代中到1968年的53个独立国家中美州国家3, 大洋洲国家2, 欧洲国家1, 亚洲国家6, 其它41个国家均在非洲。70-80年代的34个独立国家中大洋洲国家10, 美洲国家8, 占总数的一半; 亚洲国家7, 非洲国家9个。以上,非洲50, 亚洲13, 大洋洲12, 美洲11, 欧洲1个。至此,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2

 

 

.  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变化

   

在战后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下, 为了适应两极世界格局的变化, 处于二、三等发达国家地位的殖民国家法、英、荷、比、葡等开始改变殖民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和英国殖民政策的改变。

 

1.法国殖民政策的变化

  

战后法国用武力镇压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难以奏效, 逐加强了非殖民化政策, 推行法兰西联邦制度。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兰西联邦由包括法国本土及海外个省与属地之法兰西共和国与各成员国及地区组成之。”, 法兰西联邦成员“不分种族及宗教, 在权利及义务上一律平等, 它规定法国总统就是法兰西联邦的总统, 法国总统代表联邦的利益, 联邦设有最高委员会, 由法国政府及各成员国代表组成。”〖3〗法国的海外行政区由阿尔及利亚的三个行政区1956年为12)4个新建的行政区(马提尼克、瓜德罗普、留尼汪、法属圭亚那)组成, 突尼斯、摩洛哥、印支为海外有联系的国家, 其他是海外领地。19563-6月法国提出了德费尔修正法(法海外事务部长), 据此把黑非洲国家的政治解放划分为几个准备阶段, 给海外领地以半自治的地位, 外交、国防、财经、司法和高教部门仍由法国政府管理。1957年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几内亚、上沃尔特、乍得、乌斑吉沙立、加蓬、象牙海岸、达荷美、尼日尔、马达加斯加、刚果()13个非洲领地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率先独立的是印支三国和叙利亚, 接着是1956年的摩洛哥和突尼斯两国。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改变法兰西联邦为法兰西共同体的作法。称“在本宪法规定的共同体中, 各成员国享有自治权”〖4, 1960年的宪法修正案又规定:“一个共同体成员国也可以通过协议途径, 变成独立国家,而并不因此脱离共同体”“一个共同体成员国的独立国家可以通过协议途径参加共同体, 但仍然为独立国”。〖5〗由于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和象牙海岸四个共和国的先后独立,接着,1960年还有10个法属非洲国家独立: 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 乍得共和国、中非、刚果()、塞埔路斯、加蓬、 塞内加尔、 马里、毛里塔尼亚。在14个国家中有12个是属于法兰西共同体的。这样法兰西共同体实际上成为名存实亡的组织, 共同体实际上宣布夭折。

   

大批法属殖民地国家独立的主要原因在于亚非会议特别是50年代末北非国家独立的影响和阿尔及利亚人民武装斗争的影响; 主观上是由于戴高乐政府改行合作政策以取代高压统治政策, 以政治上承认独立换取经济上加强控制和联系。〖6〗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法国已没有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了。70年代又有科摩罗、布吉提共和国宣布独立。目前法国尚未独立的海外省和海外殖民地有10个〖7:

    

1) 马提尼克()1946年海外省,1,100平方千米, 33.6万人;

2) 瓜德罗普()1946年海外省, 1780平方千米, 34万人;

3) 法属圭亚那()1946年海外省,90,000平方千米, 9.2万人;

4)留尼汪()1973年为单一省地区, 2,510平方千米, 57.5万人

5)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1959年为海外领地, 153平方千米,1.2万人;

6)法属波利尼西亚(),1957年海外领地,4,000平方千米, 18.9万人;

7)新喀里多尼亚 (),1853年归法, 19,103平方千米, 16万人;

8)新赫布里底群岛(英法共管)14700平方千米;

9)圣皮埃尔--密克隆岛 () 1984年有特殊地位的行政单位, 20平方千米, 6,000;

10)法属南方及南极属地。

 

2. 英国殖民政策的变化

   

40年代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首先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烈火, 接着, 40年代末南亚殖民地的印巴取得了政治独立, 50年代整个亚非兴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1955年亚非会议和1956年英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利, 使英国的殖民统治急剧瓦解。先是退出在中东的势力范围, 接着, 英国在非洲、地中海、太平洋和拉美地区的殖民地保护国纷纷独立。

   

1947年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分治; 1948年的缅甸联邦、锡兰,以色列国;以及1947年新西兰、埃及革命和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失败, 是战后初期英国殖民体系遭受的重大打击。此间还有苏丹(1956)、和加纳(1957)和外约旦哈希姆王国(1946)的独立。

   

60年代英国的殖民地独立的国家有: 塞埔路斯共和国(1960)、尼日利亚联邦(1960)、塞拉里昂(1961)、科威特国(1961)、西萨摩亚独立国(1962), 牙买加 (1962)、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乌干达(1962)、马来西亚(1963.9.16)、肯尼亚(1963)、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4)、马拉维(1964)、马耳他共和国(1964)、赞比亚共和国(1964)、冈比亚共和国(1965)、马尔代夫(1965)、新加坡共和国(1965)、圭亚那(1966)、博茨瓦那共和国(1966)、莱索托王国(1966)、巴巴多斯(1966)、阿曼苏丹国(1967)、南也门人民共和国(1967)、瑙鲁(1968)、毛里求斯(1968)、斯威士兰王国(1968)26个国家。

   

70年代以来独立的英属殖民地又有22: 汤加王国(1970)、斐济(1970)、巴林国(1971)、卡塔尔国(197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972)、巴哈马联邦(1973)、格林纳达(1974)、塞舌尔共和国(1976)、所罗门群岛(1978)、图瓦卢(1978)、多米尼加联邦(1978)、圣卢西亚(1979)、基里巴斯共和国(1979)、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79)、津巴布韦共和国(1980)、瓦努阿图共和国(1980)、伯利兹(1981)、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圣基斯和尼维斯(1983)、文莱达鲁萨兰王国(1984)、巴勒斯坦国(1988)

   

这样在1946-1957年间独立国家8, 60年代2670 年代以来22, 总共54,占独立国家的一半。这里要特别提及英联邦的衰落。根据19311211日的威斯敏斯特法案, 英联邦的成员有联合王国、澳、加、南爱尔兰、纽芬兰、新西兰、和南非联邦。〖81947年印巴分治, 要求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因而带来了对英王地位的难题。在1949年的英联邦总理会议上, 印度宣布保留成员国身分, 接受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 许多独立国家援印印度先例保留在英联邦内。〖9〗但是英联邦的政治经济地位日渐衰退1979年以来一改1944年来均在伦敦举行首脑会议而在卢萨卡举行, 成员国中的非洲国家均参加了非洲国家首脑会议, 绝大多数成员国还参加了不结盟国家会议和77国集团, 美国对英联邦主要成员国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英国的影响。英国加入欧共体后洛美条约取代了帝国特惠制。

   

目前, 英国的殖民地主要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不到10, 还有与西班牙有争议的直布罗陀, 西印度群岛上的百慕大。此外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与阿根庭有争议。香港问题与我国达成协议在1997630日前由我收回主权。这10个是:

1) 英属维尔京群岛     ()   1762年为英殖民地, 154平方千米, 1.3万人

2)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   1766年为英殖民地, 430平方千米, 0.9万人

3) 百慕大群岛         ()   1968年内部自治,   53平方千米, 6万人

4) 开曼群岛           ()   1670年为英殖民地, 259平方千米, 2.5万人

5) 蒙特塞拉特岛       ()   1783年为英殖民地, 102平方千米, 1.3万人

6) 直布罗陀           ()   1713年西割英,     6平方千米, 2万人

7) 圣赫勒那岛和阿松岛 ()   1834年为英殖民地, 19平方千米, 6000

8) 皮特凯恩群岛       ()   5.2平方千米, 100

9) 菲尼克斯群岛       ()   19398月美英共管50, 28平方千米, 0.1万人

10) 安圭拉岛           ()   1650年为英殖民地, 904平方千米, 0.7万人

以上1054平方千米, 人口约90万。〖10

 

 

.非洲殖民主义和重族主义的最后埋葬

 

1.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

   

非洲目前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分北、东、西、中、南五个地区。战前独立国家3:利比利亚(1847.7.26)、埃塞俄比亚(1896)、埃及(1922.2.28)名义上的独立; 50年代6个国家, 主要在北非地区; 60年代32个国家(实际33), 席卷全非洲; 70年代8个国家;80年代1;90年代1个。以上共48(实际49), 连同战前共51个非洲国家。另有4个地区: 西撒哈拉、留尼汪、圣赫勒岛、阿森松岛。〖11〗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有以下特点:

   

①和拉丁美洲和亚洲相比, 非洲起步晚而发展快, 集中在60-70年代。从非洲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趋势看, 是由北向南展开的。从殖民地的宗主国看, 是由70年代前的法属、英属、比属到70年代以来的葡属、南非属。这和50年代中期以来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和法、英等殖民国家改变殖民政策是分不开的。

   

②领导权普遍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由于非洲地区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因而工人阶级相对年轻而不成熟,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不普遍, 在北非的共产党有的遭到统治阶级的镇压, 有的没有执行正确的路线而未能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而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少领导人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

   

③多数国家是通过群众性的政治斗争取得独立的, 但也有少数国家是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如阿尔及利亚(1954-1962)、喀麦隆(1956-1960)、安哥拉(1961-1975)、莫桑比克(1964-1974)、几内亚比绍(1961-1974)、津巴布韦(1966-1972)、纳米比亚(1966-1988)

 

2. 葡属非洲殖民地的独立

  

葡萄牙是最早侵入非洲和最晚放弃非洲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 60年代起, 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等殖民地人民相继开展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在镇压葡属殖民地的武装力量派驻的非洲军队达14万人, 军事预算占财政预算的一半以上。

   

几内亚比绍的武装斗争是在1964925日打响了第一枪的, 经过11年的奋战,1973924日取得了独立, 迫使葡萄牙政府在197410月将殖民军撤出几内亚比绍。领导这一斗争的是卡布拉尔为首的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12

   

莫桑比克的武装斗争从1964925日在角洲的沙伊镇打响了第一枪,, 197497, 葡莫协议, 承认莫桑比克独立, 也经过11年的军事较量。领导武装斗争的是1962625日成立的民族主义政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 主席是萨莫拉。〖13

   

安哥拉的武装斗争开始于1961214日罗安达的青年袭击监狱, 很快武装斗争蔓延到北部地区。1966年在东南部又开辟了新的战场,经过14年的长期武装斗争, 直到19751月葡萄牙和安哥拉三个民族解放组织(1956年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1962年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1966年的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签定了承认安哥拉的独立协定。19751111, 安哥拉正式独立。它标志葡萄亚在安哥拉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14〗在70年代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还有佛得角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岛、马得拉群岛。

 

3. 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

   

津巴布韦的武装斗争从1966428日在索尔兹波里西北的锡诺亚打响了第一枪, 一度受挫, 1972年开始新的战斗, 1980418日取得独立, 其间经过近八年的武装斗争。1970年有史密斯为首的白人统治的罗得西亚共和国, 19795月津巴布韦非洲人全国委员会穆佐雷瓦为首的温和派黑人多数政府, 直到津巴布韦穆加贝领导的非洲民族联盟政府。它结束了史密斯白人种族主义政权, 宣告了葡萄牙殖民主义、南非种族主义和罗得西亚种族主义结成的神圣同盟的瓦解, 从而使种族主义在80年代末只剩了南非一角, 改变了南部的非洲力量对比, 增强了西南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信心。

   

纳米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后一个待独立的国家, 原名西南非洲, 它是南非前委任统治地, 后被南非非法占领。纳米比亚人民在19604月成立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领导下, 开展了反对南非当局的占领, 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19686,联合国大会决定将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1973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纳米比亚人民揭杆而起的日子826日为纳米比亚日, 19789, 联合国435号决议,要求通过在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来决定纳米比亚的独立。19881222, 安哥拉、顾巴、南非三国在纽约达成协议,198941日起, 实施联合国435号决议。19894月大选结果,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57.3%的选票,19902, 制宪会议通过了独立宪法, 努乔马当选总统, 1990321, 纳米比亚正式独立。〖15

 

4. 南非曼德拉政权的诞生

   

南非当地人称阿扎尼亚, 1910年为南非联邦自治领, 1961531日称南非共和国。面积122.1万平方公里, 居民3,374.7万人, 其中黑人70, 分属祖鲁、哲豪萨、茨瓦纳等族, 白人占15, 白人中,荷兰血统占57,英国血统占39, 此外是混血种人和亚洲人。长期以来, 南非实行白人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有一套完整的种族隔离制度, 1949年的<<禁止通婚法>>1951年的<<种族隔离法>>, 使不满15%的白人占有87%的肥沃土地; 1952年的<<通行证法>>, 严厉限制非白人的行动自由, 需随身携带60多种证件; 1959年的<<班图自治法>>, 1976年建立了10个所谓“黑人家园”, 1976-1981年建立了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四斯凯四个黑人国家, 作为推行种族隔离的工具 。〖16

   

1955年非国大等5个组织举行南非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了<<自由宪章>>, 反对种族歧视, 要求人民管理国家。1960321,震惊世界的沙佩尔惨案, 造成死67, 180, 2万多人被捕的大悲剧, 由此揭开全国范围的反政府斗争。纳尔逊·曼德拉(1918--   ), 1951年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主席, 196285日被捕囚禁27, 直到1990211, 他在狱中坚持主张反对种族隔离, 建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80年代以来在津巴布韦推翻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斗争的鼓舞下, 在一批反种族主义的领导人如图图主教等人的领导下, 南非人民掀起了反种族主义斗争的新高潮。1985年南非当局被迫废除了<<禁止通婚法>>, 1986年又取消了<<通行证法>>, 但是声称改革的博塔总统拒绝结束种族隔离制度。19866, 南非当局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19871988年又两次延长。〖17

   

1994年以前,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以公开立法形式推行种族歧视 和种族隔离的国家。它不仅遭到南非黑人和正义白人的坚决反对, 而且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从60年代起, 南非受到武器、石油禁运等方面的国际经济制裁; 1974年起被剥夺在联合国的权益, 只是保留个席位, 它在国际组织中的许多活动也被禁止;1985年起, 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全面经济制裁措施, 1989年撤出的外国公司达277, 净外流的外国资本120亿美元, 本国资本50亿美元, 1989年英联邦国家外长会议决定对南非实行金融制裁。1988年底与南非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22个。在强大的外来压力下, 白人社会开始分化,开始探索白人和黑人共存与和解的途径。

   

1989年初博塔因病辞去国民党总统, 坚持改革的教育部长威廉·德克勒克当选为国民党主席,914日又当选总统。199022, 德克勒克宣布解除对非洲人国民大会、泛非主义者大会和南非共产党的禁令, 211日纳尔逊·曼德拉获释, 32日当选为非国大副主席。52-4, 南非当局与非国大开始举行平等对话。从19912月至6, 南非议会陆续通过了废除80多项的种族主义法令, 删除了140项法令中有关种族主义的内容, 取消了被称为种族主义法令四大基石的<<人口登记法>><<土地法>><<集团住区法>>、公共场所隔离法>>。但是,南非当局的政治改革仍很不彻底, 它一方面与非国大对话, 另一方面则支持和纵容破坏反种族主义斗争的英卡塔集团。

   

1991年南非宪法中关于废除种族隔离条款问题是政治斗争的主要焦点。19917月非国大成功地举行了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纳尔逊·曼德拉为新的中央委员会主席, 非国大成员发展到70万人,以废除种族主义制度, 建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南非, 实行一人一票的选举制为目标。1991220-21, 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了民主南非大会, 各界代表和南非政府共商制选原则、制选机制、过渡政权的交替等重大问题。由于, 南非白人保守势力的反对, 1992317, 德克勒克就上述问题举行白人公决, 85%的白人拥护政府的决策。这使南非国民党改革派得以扫除右翼势力的干扰, 从而加快改革的步伐。但是双方谈判并非一帆风顺的。19925月在第二次大会上, 双方意见相佐, 南非政府主张实行两院制议会, 上院拥有否决权, 并参与对制宪和修宪的制订, 制宪会议的任何议案需经75%以上的得票才得以生效; 而非国大则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 拥有66%以上的得票任何议案即可通过。926, 德克勒克和曼德拉会晤, 寻求妥协, 199212月至19932, 非国大和国民当局又举行了三轮“丛林密谈”, 非国大放弃黑人多数的主张, 南非当局则同意一院制议会, 同意通过多种族大选, 选举产生国家总统。199341, 多党制宪谈判重开, 参加党派由19个扩大到26个。199363, 德克勒克放弃总统轮换制的主张, 接受按民主选举的制宪会议负责起草和通过新宪法, 国民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构, 未来的政府组成以得票率的5%为参政的起点, 以确保过渡政府的广泛性。199372, 决定在1994427日举行南非历史上不分种族一人一票的大选, 726, 多党谈判宪法起草委员会递交了临时宪法草案, 分两部实现政治过渡: 大选产生的制宪会议和为期五年的民族团结过渡政府。〖18

   

19944262359, 象征旧南非种族主义统治的三色国旗缓缓降下,标志新南非的六色新国旗于1994427日零时01分升起, 这一天开始了南非历史上民主大选, 它宣告了南非和世界历史上种族隔离制度的最终结束。56, 大选结果揭晓, 非国大获62.65, 成为新政府的主体。510, 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在总统就职典礼上, 曼德拉庄严宣称: “我们立下誓约, 要建立一个让所有南非人, 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 都可以昂首阔步的社会”。1994511, 首届南非民族团结政府成立。

 

注释:

1〗参见: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人民出版社,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世界当代史>>, 1994年。

2〗根据各年<<中国百科年鉴>><<世界知识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卷>>、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世界地图集>>(1993)编制。

3〗参见:[]<<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商务印书馆>>, 1985年。[]雅克·夏普萨尔等:<<1940年以来法国政治生活>>,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4〗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编:<<中外宪法选编>>,135, 人民出版社, 1982年。

5〗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编:<<中外宪法选编>>,136, 人民出版社, 1982年。

6[]戴高乐著:<<希望回忆录>>1,<<复兴,1958-1968>>,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

7〗中国地图出版社编:<<最新世界地图集>>, 1993年。

8〗参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420-422,商务印书馆,1980年。

9[]曼塞·尼科尔斯编:<<英联邦事务文件和演说集,1931-1952>>, 1,36-3965-68, 1953年英文版。

10〗据中国地图出版社编:<<最新世界地图集>>, 1993年统计。

11〗同上,并见各年<<中国百科年鉴>><<世界知识年鉴>>

12〗参见[]理查德·吉布逊:<<非洲解放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阿米卡尔·卡布拉尔著:<<几内亚革命>>, 1969年纽约英文版。阿米卡尔·卡布拉尔著:<<统一和斗争>>,1979年纽约英文版。

13[]爱德华多·蒙德拉纳:<<为莫桑比克而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14〗参见[]理查德·吉布逊:<<非洲解放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

15〗参见<<国际形势年鉴(1985-1989)>>,1990年。葛佶等:<<南部非洲动乱的根源>>,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

16[]伊利莎白·兰迪丝著:<<南非共和国的高压立法>>, 纽约1969年英文版。莫利尔·霍雷尔著:<<立法和种族关系:南非伪善种族关系的主要立法概述>>, 南非种族关系研究所, 1971年英文版。

17〗葛佶等:<<南部非洲动乱的根源>>,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

18〗参见黄安年主编:<<影响历史的100个事件>>中的87.“种族隔离制度的最终埋葬----新南非跃出非洲地平线”,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00335日说明:本文发表在《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全球篇中第32个专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月版,第593-610页。网上发布时分上、下篇)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335日网上首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572.html

上一篇: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下一篇:世界最大经济集团欧洲联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