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情欲很旺盛,就是不上当

已有 5511 次阅读 2011-9-8 13:02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可真兄跟我和老吴别上了劲,又发一篇雄文《理智不长情欲长,上当受骗没商量》,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6&do=blog&id=483963

该文的核心观点是:

一方面,他们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不能“与时俱进”,从而与之相应凭借认知理性来进行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行为判断,无不与外界的新形势、新情况相悖;

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欲倒是颇能“与时俱进”,周围世界“人欲横流”,他们也跟风起“贪欲”,并且以“跟着感觉走”的行为方式来努力达成其“贪欲”。

对于生活在这个变动着的社会系统中的每个人来讲,要使自己免于“上当受骗”,可做和能做的只是进行自我调适,即努力使自己在理性上“与时俱进”,对这个社会进行重新认识,以得对周围世界新形势、新情况的新知识,以增长自己的理智,并把所长的理智用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欲,彻底改变或避免出现“理智不长而情欲长”的“知行脱节”局面。

这几段话有合理与积极的一面,但我觉得可真兄没有说到根本上,在任何社会,欺骗是不可避免的,建议善良的人学会辨别真假、少些贪念并没有错,事实上,很多人受骗上当的确源于贪心。然而可真兄所谈的骗子不过是初级的低等骗子,对付这些低等骗子只要克服贪心、多些常识就可以做到,用可真兄的话来说就是,“多些理智、少些情欲”,这样就可以远离欺骗了。可真兄忽略了更高形式的骗子,这样的骗子往往披着耀眼的外衣,普通人是无法识别的。举例来说,某公司推出了可以克制癌症的生物制剂,对于那些癌症患者来说,他买还是不买?买了可能上当受骗,不买可能失去了救命的大好机会。可真兄总不至于说求生也是一种贪欲吧?生死关头,谁不想活?这种制剂也许就是骗人的,但被堂而皇之地推向了市场,老百姓该不该相信这种产品?如果不信,那该相信谁?在中国,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那些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人难道不知道三聚氰胺对人体无益?可含三聚氰胺的牛奶还不是通过了重重“检查”进入了市场,流入了千百万老百姓子弟的腹中?敢问可真兄,这叫不叫欺骗呢?老百姓上当受骗是因为情欲太强了吗?如今的社会,有多少行业没有造假者?造假本身就是一种欺骗,不是欺骗老百姓就是欺骗有关部门,目的只有一个,牟取暴利。汉芯事件是典型的欺骗,可在内行人揭发之前,谁能识别其真假?我敢说,可真兄生活中上当受骗的时候一定不少,你敢说你家餐桌上的蔬菜没有打过不该打的农药?你敢说你从没喝过三聚氰胺?你上当受骗而不自知是不是无知呢?你吃了喝了有毒的食物是不是因为情欲太强太旺盛了?显然不是,是因为这种欺骗比较高明,没有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检测设备根本无法识别。当然可真兄可以如他自己的论点那样学学阿Q,不管别人有没有告诉你是否上当受骗,只要你自己觉得没有上当受骗就没有被骗。由此可见,可真兄情欲很旺盛,但就是不上当。:)

社会没有完善的规则,没有规则的严格执行者,欺骗就会大行其道让你防不胜防,所以欺骗盛行的根子在社会而不是可真兄所说的受骗者无知。正如社会需要法律制裁犯罪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也需要规则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而且法律与规则不仅要完善,还要有严格的执行者,否则法律与规则再完善也只是个形同虚设的摆设。中国的问题出在哪里?可真兄不清楚么?

在我看来,可真兄要人们克服贪心、少些情欲的防骗之术并非解决根本问题的防骗术,在这个问题上,你的哲学、心理学都没有用武之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484113.html

上一篇:学生课堂教学评分的参考价值有多大?
下一篇:我为农村女学生辩护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9 刘庆丰 李学宽 吴飞鹏 刘立 高建国 杨秀海 杨正瓴 吕喆 王亚娟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