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锦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 知识背景:古文家学渊源 法学学士 经济师 哲学硕士.

博文

中国论述“巡航钓鱼岛”的笨拙之处,中国完全是赢家吗

已有 3486 次阅读 2012-9-14 21:58 |个人分类:木头记---------散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导读:中国巡航钓鱼岛是非常准确的行动,中国应该多行动,少论述。这样既得实在的利益,还有避免“言多必失”。你就装作受害者,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大喊大叫。你说清楚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才占领钓鱼岛不就完了?但是现在的论述却有许多笨拙之处,成了画蛇添足。另外,我们也要感谢日本,在中国比较克制的情况下,日本也是比较克制的,接受了中国的巡航,而且是第二次。人何必欺人太甚。因为得理且饶人,何况日本就没有委屈吗?好比有个绝佳女子,你和她曾经有一段情,难道,她和别人就没有小秘密?在中国内部存在讨论,在国际上,这是中国对钓鱼岛获得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现在中国为什么在国际上没有威信,就是因为你内部是一个口径,人家就认为你没有理性。理性就是讨论。讨论是合法性的最重要的依据。)
1
巡航钓鱼岛实际是确认了钓鱼岛作为争议领土的法律地位。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也没有抵抗。但是,日本的自卫队舰船尾随我方的舰船,我方也没有驱逐。因此,巡航钓鱼岛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认了问题。当然,中国官方拥抱钓鱼岛,也是很大的进步。
从官方的说法看,也是这样。洪磊在今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回到谈判桌上来”。
“回到对话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轨道上来。”
中国现在要求撤销购岛,但是,撤销之后,仍然是落到日本人手中,仍然是确认日本的主权。因此,中国当然在事件中,受到损害,但是损害的表述是有问题的。而人首先是靠语言来交往的,而不是靠物质来交往,因此表述是最重要的。
 
 
 
我想这样表述:(或许,中国巡航钓鱼岛,只是确认了主权共存,军事共存。)只要形势稳定,机会才在中国这一边。否则,目前彻底解决,恐怕风险也太大了。
 
2
笨拙之处。
钓鱼岛既然是你的,你去就行了,理直气壮地,心平气和地去就行了。本来就恶化双方的关系,何必又心情不好,恶语相向,进一步地甚至是彻底地互相伤害感情呢?
日本比较聪明,假情假意也好,开头的时候假装是善意。中国为什么不顺水推船?也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同时好言修饰呢?
3
战略的动摇。
钓鱼岛的不慎处理,只能加速日本的右翼化,只能使中国孤立。
钓鱼岛的不慎处理,会加速美日的高度结盟,加速日本和澳大利亚地区性大国的结盟,这是对中国国际战略的动摇。
而中国真正的敌人是印度,也会加快这些国家的结盟。
其次,是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战略的动摇,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动摇。
我认为,在中日之间,赢家是中国。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没有赢家。甚至输家是中国。
我是在否定中国吗?是否定他的说话方式。而输也是输在他的说话方式。如果,做法比较好,再配合好的说话方式,就全胜了。
中国人名人往往是官僚,历来说话方式恶劣,这次表现得淋漓尽致。
4
对法治的扭曲。
中国人总是区分不开合法与合理的差别。钓鱼岛在日本的国内法上,被私人占有是现存的法律关系,而只要私人占有,买卖是无法阻止的。日本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只要不推翻现存的法制,买卖是很难阻止的。
当然,钓鱼岛的买卖在国际法上的效力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制。但是,反制该反制,理由仅仅是侵害了中国的主权,而不是日本国内法上有没有效力的问题。中国反制也是合法的,真正的问题只是双方法律的冲突。而不是各自内部法律的错误。
因此,理由仅仅应该表述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如果有直接的国际法依据,则包括行为在国际法上的无效。
中国说你有权利平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干涉和评论日本内部的做法。因为中国完全是依据国际关系的准则行事。即我对你的国内法意义不予评论,但是对国际法的影响要有充分的影响。
5
内讧。
一些人不能理性地表达爱国主义,白岩松说这是“打着爱国的旗号”。这是非常错误的说法。不仅是极端爱国者在内讧,也是白岩松在内讧。实际上,人是有差别的。温和派(包括极端温和派,和平主义派)不见得就不爱国,激进派也不见得不爱国。因此极端行为一般地说,是错误的爱国,而不能认定是假的爱国。
而且,我认为不理性的情况应该是普遍情况。
6
这一切证明,中国仍然在自卑当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74-612824.html

上一篇:言论: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耻。及其解决
下一篇:国民党的党名含义及其弊端 ,以及纳粹的本意
收藏 IP: 124.127.179.*| 热度|

2 林中祥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