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在所难免”似宜缓行——论书籍序跋的用辞

已有 3279 次阅读 2011-8-17 09:02 |个人分类:语言文化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慎用, 在所难免

    书看多了,“在所难免”像老朋友一样如影随形,在各类著作的序或前言中经常可见。
    不知何时起,对这副老面孔突然有些不顺眼。
     不足和差错是否可以避免,如何避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先来探讨一下“在所难免”的含义。相近的成语有:在劫难逃、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是一个强化用语。如“在所不辞”词典(成语小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释为“决不推辞”,“在所难免”释为“”难以避免”。
     不得不承认,书籍存在各种不足或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所难免”难免“推托责任、消极敷衍”之疑。按数学术语,“在所难免”的发生率接近百分之百。作为机关套语,“在所难免”几成挡箭牌。
     气象概率预报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在书籍编著中,少用、慎用“在所难免”、追求精品意识,尽可能使用“可能”等不确定字眼,将差错消灭至最低。或者至少在编著者自己的眼中已做到了问心无愧、力争零差错(侧重于低级错误)。
     学术性争议与编辑差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学术问题与编辑问题也迥然有异。在编辑问题上,套用鲁迅先生“费顾厄泼赖应当缓行”的句式,应当提倡“在所难免应当缓行”,追求精品。
     在知识翻新(不见得全是“更新”)、工作出新节奏大大加快的今天,上述向往显得过于奢侈。做做白日梦总是可以的。
     “在所难免”强调的是不可避免性、不利结果发生的客观确定性(近于必然事件)。“不免、未免”则和缓一些,侧重于发生的或然性、尽力排除之后不利结果仍然出现的可能性(近于或然事件)。
   综上所述,我是希望书籍等的字面差错、低级错误由必然事件变成或然事件乃至小概率事件。
     至于高级错误,即书籍观点的当否等等,可能各人看法有别,难以统一。
   以上见解只是一已之见,意在“在所”,而不在“难免”。
     此处,不少书籍序称接受批评指正,但未留联系方式,近于“口实而惠不至”。提倡留电子信箱。
注:洋墨水喝得多的朋友,不妨介绍一下老外是如何谦虚的,或者读后感如何。从文献、出版的角度考证“在所难免”的使用状况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476141.html

上一篇:若隐若现的英语“体态”与数不清的“可数名词”
下一篇:水文学的“拿来主义”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