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一位历史地理学家的生命印记

已有 3571 次阅读 2011-6-28 11:29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纵横捭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 中国历史, 原始森林, 燕京大学

文/金 涛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的原因及其规律性探讨的学科,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历史地理学是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它的诞生以至迅速发展实际上包涵着一个令人不容乐观的背景:即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最初多数是局部的、有限的、可恢复的。但随着人口迅速增长,不断扩大生存空间,大规模农耕和对天然草场超负荷的利用,原始森林的滥伐和矿产的无限制开采,特别是近百年来工业革命带来的城镇化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活动已经并且不断地改变了自然界。地球的面貌深刻地烙下了人类活动的印记,而其中多半是负面的影响。这些由人类亲手酿造的冷酷的现实,正在惩罚着今天的人类及后代子孙。而这,正是历史地理学兴起并逐渐被社会重视的因素之一。
      历史地理学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之一,《历史地理学的视野》、《北京城的生命印记》、《我从燕京大学来》3本文集回顾了其学术生涯。《历史地理学的视野》精选了作者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环境变迁、地理学史、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的38篇文章;《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精选了作者关于北京都市研究方面的55篇文章;《我从燕京大学来》精选作者早期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7篇文章(其中包括3篇学位论文),反映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和求索心路,其中收录了作者的8篇回忆文字,回顾了燕园生活及洪业、顾颉刚、邓之诚等对作者学术生涯的教益。
      中国过去没有历史地理,只有研究行政疆域变革的沿革地理,这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严格地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一是达比主编的《英格兰历史地理(1800年以前)》,1936年出版。另一部是布朗的专著《美国历史地理》,1948年问世。”(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侯仁之指出,这两部历史地理学的开山之作,“共同出发点,都在于说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及其反馈作用在内,都在不断的变化中。”
      侯仁之向中国引入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展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为建立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学派作出了贡献。他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的建立及相关的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城市规划等诸多方面倾注了极大心血,其成就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市地理的研究、中国西北沙漠地区环境变迁的研究两方面。
      侯仁之认为,“城市是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地理现象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是从研究北京起步的。他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H.C.达比教授指导下于1949年春完成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即为《北京的历史地理》。侯仁之以北京为突破口,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的视角,对北京城的起源、形成、城址变迁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北京城的发展史上,从最早出现的蓟城,到后来相继出现的辽代南京城、金代中都城、元朝大都城和明清北京城,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个城市不仅规模不同,而且城址也发生了很明显变动。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城址的变迁,历来没有肯定的说法。按照西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法刨,复原了城市发展的面貌也就达到了目的,有些古代的现象是难以解释的。
      但侯仁之的研究没有到此止步,他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通过实地考察,对照历史文献记载,反复求索,发现北京城址变迁是由于城市依赖的河流水系发生了变化引起的。而导致北京城由莲花池水系到高粱河水系的演变,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水量的增加,归根究底是城市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从一个北方的重镇,变成北方一个小国的陪都,进而崛起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样的地位变化对城市规模乃至城址变迁起着决定作用。
      侯仁之解析了北京城址变迁的原因,勾画出了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对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如何与水资源保持平衡提出了忠告,这是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为现实服务的成功范例。他后期对承德、淄博、芜湖等不同类型城市的探索,特别是北京与华盛顿两座完全不同历史和建筑风格的大国都城的比较研究,对城市化大潮中城市建设如何保持传统特色,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侯仁之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对中国西北沙漠地区环境变迁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体现了其提出的“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的活动在创造了地理环境中原来所不存在的东西之外,还在不断地改造着原始大地的面貌”这一构想(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在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地的考察中,他根据沙漠中发现的大量汉代墓葬和人类遗址,以及沙漠深处西夏王朝白城子遗址的考察,揭示了几千年来人类农耕活动及大规模移民过度开垦放牧导致的生态恶化。这项开创性研究对于考察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大价值,对现实也有很具说服力的启示,对中国西北沙漠地区如何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地处干旱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侯仁之倡导的实地考察,结合考古发掘、古代文献和碳14、孢粉分析等方法的综合研究,开辟了历史地理学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的新局面,使历史地理学在揭示环境变迁、复原古代地理面貌、预测环境变化趋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459941.html

上一篇:提升女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地位
下一篇:·读者之声·
收藏 IP: 123.124.137.*| 热度|

2 肖重发 liguoshu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