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ITER——即将升空的“人造太阳”

已有 3148 次阅读 2011-2-21 15:01 |个人分类:栏目:封面图片说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等离子体, 核聚变, 可行性, 反应堆

 
      目前,全球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等危机,导致各国纷纷加入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行列。作为地球上众多能量的来源,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其内部有大量氘和氚,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氘和氚不停撞击而进行聚变作用,产生巨大能量。如何使核聚变过程变得可控,并收集释放的能量,成为解决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重大任务,人类开启了设法“人造”小太阳的征途。
      国际热核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于1985年由美国与前苏联提出,历经20年不断发展与演变,如今成为欧盟、美、日、中、印、韩、俄7国合作的国际项目。ITER的设计目标为实现点火的聚变实验反应堆、验证聚变发电的物理和工程可行性以及产氚工艺研发,其目的就是要建造一个“人造太阳”,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堆设计、芯部等离子体、包层材料
相关技术等。中国主要承担的任务有屏
蔽包层、实验包层、超导磁体、高压变电
站、真空泵和加料、远程控制以及核分
析等。
      包层实验是ITER的关键任务之一,是ITER与DEMO的决定性纽带。在ITER实验包层(TBM)计划中,共安排了3个窗口、6个模块,中国主导一个窗口,并提出固态TBM和液态TBM的概念,基本确定以固态为主(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南核物理研究院负责),参与法国的ITER实验;以液态为辅(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负责),跟踪国际研究,作为固态的备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承担了验证在线氚增殖-提取循环技术的可靠性的工作,以避免在TBM及锂铅回路中造成很高的氚渗透量及滞留量。本期第69~73页刊登的谢波等的“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回路中的氚技术”一文,综述了2004年以来中国液态锂铅回路中氚技术的研究进展。封面图片为巨大的核聚变堆——太阳,由谢波提供;本期封面由严佳君设计。
(本刊记者   刘志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415113.html

上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下一篇:大力加强非政府科技奖项品牌建设
收藏 IP: 123.124.13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