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日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ry8044 物理学歪人 电气接地学雷人 qq:9792255

博文

再见往昔却何陌生?——试解李泳老师之惑

已有 4073 次阅读 2010-11-10 07:58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记忆, 学习, 健身, 往昔, 易筋经

 参见李老师昨天的疑惑一文:
昨夜又翻出一本老笔记,有段文字正好从《易筋经》说起,然后就零乱了——当年学习和疑惑的情景,今天一点儿也想不起来,没感觉了。为什么呢?
回顾刚才和昨天,那些东西更是往昔见过的,为什么再见却陌生呢?
 下面,我试着借助一些有关记忆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上述疑惑。
最新有研究表明:记忆的关键就是把脑海中不同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
这就意味着思维是记忆的一部分,最佳的记忆方式就是找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努力联络起来,理解透彻,否则就很容易遗忘一些有关大脑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论断:死记硬背的效率非常低。
这就意味着我们学到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对新事物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把它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的程度。最佳的学习策略是找出不同主题间有意义的关联,联系得越广泛,越容易产生广泛的作用意义,联系得越深刻,越能产生深远的作用意义。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现代人不会读好书,尤其是经典、深刻的好书。他们既不会将其与以往知识深入联络起来,也不知道如何以其指导今后生活以产生深远的作用意义。
王立群老师在《我读经典——强势由人》中指出,经典常常不是读懂的,经典其实是人生经历与经典相碰撞,相共鸣后感悟出来的。靠读,往往理解不深,其实就是不能真正理解了。所以,学习经典其实也在帮助我们整理过往经验,启迪未来人生。
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各不相同,而记忆的关键又在于联想,所以就得有所取舍,千万不要试图像摄像机拍摄一样能将所见全都记住,那只会使人越发健忘。
事实上,也早有研究数据表明,记忆良好的群体每次接受的信息反倒比一般人少,更多地被过滤掉了,但后劲很足,因为接受的多是精品,便于向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层次联络,最终能在更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比如象棋大师,在记忆一般性棋局方面没有多大优势,但却能一眼记住整个精湛的棋局,而常人即使花费几分钟后也只能记住零碎的散局。
那么,李老师“再见往昔(易筋经)却陌生”是不会读书之故吗?恰恰相反,是善读好书之故。
因为善读好书,所以李老师博文多深刻,耐人回味,富有启迪意义,我很喜欢。
因为善读好书,所以会本能地过滤掉那些往昔有关《易筋经》的信息,那很杂乱,既无法与已有的知识深刻联络起来,也无法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
而且,《易筋经》动作要求习练者处在一心多用的无序高熵状态,而非一心一意、全身心专注于每一个动作的有序的低熵状态。可越是高度有序,熵越低,越趋于年轻状态,才是养生兼成事立业的至高境界。所以以此理念指导创编的太极拳才能以无以伦比的养生价值享誉世界。所以练习《易筋经》更多地是催人老,而且这也被科学家所证实:研究人员发现,“一心二用”为幻觉,其实是在不同的事件间快速切换,会降低认知水平,并且易致高血压、心脏病,影响身体健康(详细参见一心二用为幻觉,不可取,可《易筋经》则要求习练者处在“一心多用”状态。
所以,“再见往昔却何陌生”有可能是不懂记忆之故,则须加强学习,但也有可能是太会记忆而往昔却无甚价值之故,此时该庆幸才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4673-382227.html

上一篇:沧海横流,当学王立群、罗汉江、施一公之拼搏精神以显英雄本色
下一篇:一武大女研究生的运动心得
收藏 IP: .*| 热度|

14 刘俊明 曹广福 张焱 陈国文 吉宗祥 金小伟 陈辉 鲍海飞 李泳 饶海 罗汉江 刘庆丰 杨华磊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