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日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ry8044 物理学歪人 电气接地学雷人 qq:9792255

博文

健身金律一——如何使运动与学习、工作相促进

已有 6124 次阅读 2010-10-21 09:09 |个人分类:健身养生|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健身, 科学研究, 瑜伽, 休息, 养身

 虽然人们大多知道运动有利身心健康,可却常常迫于工作或者学习等的压力而无暇运动,近来多个朋友因此向我诉苦。
其实,人们之所以多无暇运动那是因为未懂得运动之真谛,事实上,运动可以促进学习或者工作,尤利于提高效率和解决高端难题。道理非常简单:
  • 调研数据表明,常锻炼者年轻10~20岁。对广大科研等创新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要知道,爱因斯坦等大量天才的杰出成就都是年轻时取得的。所以,如果你今年40,坚持运动,或许可以帮你回到更近乎别人30岁时的生理巅峰状态,即使拿不着诺贝尔奖,也能推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但若缺少运动,却可能早衰至别人50岁时的知天命的状态。
  • 可若学习、工作、睡眠等等生活方式不能跟着运动顺势调整,反倒会起反作用,一方面,运动塑造苗条、挺拔的年轻身材,要求一种更具活力和节奏的聪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学习、工作等塑造衰老、臃肿的身材,要求低活力和低节奏的衰老生活方式,两相内耗,能有几人受得住。所以,鲜有人有毅力坚持下去,除了少数特别傻的,比如动辄指责别人缺乏毅力、意志的运动、养身砖家,他们总是将自己当作救世主。
那么,如何以运动促进学习或工作呢?
首先,必须知道运动为人之天性,人人都能享受运动,但须以聪明智慧引领前行,详细参见【置顶】运动,得享受,唯有如此才能也必然能促进健康
在逐渐享受运动的过程中,体质会跟着慢慢改变,朝着更利于高效解难的年轻状态方向发展。比如每天晚上快走或者跑步1小时,不断进取。那么,一段时间过后,上午和下午就会有2~4个时间段的状态更近乎快走或者跑步(至少,可以提供给大脑更多的血糖和氧气),更具活力,思维更加发散,更具跳跃性,更能全面且深入地解决难题,则须顺势调整过来,从事一些高质高效高难工作,至少,须以更快的速度打字,如此,就会本能地保持在更近乎走跑的挺拔苗条的气质状态(鉴于此,高质、高效的工作也更利于塑造有利于运动的气质状态)。故而,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工作或者学习,反倒会促进其更上一层楼,而高质、高效的工作和学习也会反过来促进运动,形成良性循环,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才是应有的境界。
可若不能跟着调整,这2~4个时间段则会变得更加浮躁,坐不住,运动所起的只有反作用。
大体来说,很多须2个小时做完的高难工作,10个小时反倒做不好(更多参见勤奋常为中国人失败、平庸之母.)。大师、天才的过人之处就是善于将自己调整至有利于从事高效、高难工作的2个小时的聪明状态,运动则正好有利于塑造这种状态,所以,真正的大师、天才都喜好运动。
比如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虽惜时如金,但每天仍抽出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一次去比利时访问,国王和王后准备隆重地欢迎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火车站上张灯结彩,官员们身着礼服在车站迎接,可是旅客都走光了也不见爱因斯坦的影子。原来,他提着皮箱,拿着小提琴,从前面一个站下车,一路步行到王宫。所以,爱因斯坦曾说:我生平最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比如,世界生理学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70岁后,他练习快步走,80岁后仍练习负重走。至于挖掘土施肥、清扫园经、种植花卉的的劳动就更不用说了,而我们中国人呢,一旦当上了领导,往往就会指使别人去干那些看似低下的体力活儿了。所以,脑白金、张悟本总能在中国泛滥成灾。
所以,常人繁忙之际被迫放弃运动时,深谙运动之道的施一公却通过跑步来增强活力,“为了保持白天精力充沛,恢复了锻炼”,另外,他“喜欢跑步!更享受跑步后体力疲劳、精神放松的感觉”(施一公老师高血压,运动之后心跳减缓,血压下降,身体可得到充分放松,故而特享受,详细参见论科研人员所应追求的健身、养身之道)!”对牛人来说,健康、幸福、成功从来都是一体会相辅相成的。
我昨天与科学网博主王春艳老师聊天时也发现,她在之前持续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的两个月里仍会抽时间跑4000m,不然身体扛不住,而且,她曾经的肩周炎也应锻炼而消失了,这可很是影响学习、工作的。 
  1. 所以,运动的价值更在于其能促进学习和工作,缺少了她,学习和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就只能从事低质、低效的疲劳战。
  2. 觉得运动只会耽误学习或者工作,那是因为未得运动之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4673-375412.html

上一篇:人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但多被误导和扼杀掉!
下一篇:一个物理学朋友的运动体会
收藏 IP: .*| 热度|

26 张志东 黎在珣 刘全慧 刘耀 曹广福 罗帆 张焱 许浚远 丁甜 吉宗祥 金小伟 李学宽 侯成亚 鲍海飞 唐常杰 饶海 齐霁 郭利萍 焦宏远 曾新林 刘庆丰 杨华磊 colorfulll ffy waumo tubie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