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阳光在小树下

已有 4166 次阅读 2010-3-1 10:0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教育, 小孩, 父母

阳光在小树下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

看了这个题目,你肯定会有些许的奇怪:明明是阳光打在小树上,怎么会是阳光在小树下?我想那你肯定是没有留意,我看见的的确是阳光在小树下,那天我看着我家儿子那张笑脸我就想到了。谁每天去看阳光啊,谁每天想到阳光啊,咱们顶多是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关心一下天气阴晴。可是,当你出门走在去工作的路上,路边的小树披着一身金色的阳光,碧绿的叶子熠熠生辉,就像你那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一蹦一跳地,你是不是就看见了阳光,感叹了阳光?中午斑驳的阳光暖暖地躺在小树脚旁,一切都那么安静,就像你那个正在摆弄小玩具的认真专注的孩子,你是不是看见了阳光永恒的生命?所以,我要说,是阳光在小树下,唯有小树一点一滴的成长才把阳光的辉煌折射得那么真切,那么平实,那么灿烂。

倘若孩子是小树,父母就是春晖。“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正是这样的写照。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唯一而又天然的纽带就是爱,只有真挚的爱,才能让你在那无邪的脸上看见阳光,也只有这样的爱才使你感受到阳光一样辉煌真实的人生,那种内在的属于生命的感动和愉悦,它不会为外界的风雨和名利所改变。

所以,爱以及学会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的人生智慧。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还有很多的人们热爱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孩子,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把自己的爱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给自己的孩子,表达给我们的下一代。并且,也有很多人,我们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意识到,我们不但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爱,我们还要教会他们感受爱,体会爱,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这才是孩子一生无敌的法宝,倘若揣着这样的爱,无论贫困还是富贵,成功还是失败,孩子都将会拥有无穷的阳光,那就是他的希望和未来。

可能你会说,谁还不知道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啊,舔犊之情是人之天性。可是我要说,顺其自然常常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积压了矛盾。尤其是在现代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我们父辈传统的教育方法一点都不起作用了,我们现在得面对新的情况:我们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很强了,这意味着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训诫和告知游戏规则,而是讲道理和以身作则--------这两点的实行,在我们匆忙的人生中,那是非常不易的,还会面对孩子搞不懂道理的尴尬。所以,我们必须面对最良好的资源,那就是孩子与我们的深厚感情,这感情用来干什么呢?不是训诫孩子,把他说成是怎么怎么的不好,让他呆在道德良心的刑柱上,而是用我们的感情来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之后,我们才可以引导孩子沿着父母的思路理解父母。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尊重孩子的问题。虽然是自己的孩子,可他又是另一个独立的人,如果希望他以后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快乐满足的人生,就需要培养他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他的角度出发理解他的困难和他的想法,而不是以大欺小,让他承认我们的正确。我们自己也需要在这个小树的叶片上看看自己的折射光,也许很多时候,那个折射光是非常暗淡的,那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看看自己是不是为功利所驱,把他当成完成什么理想和好胜的小兵了。而那个美丽的折射光就说明,我们的孩子已经能够非常感受到我们的爱了,不用去说,我们非常会爱他,而他已完全感受到我们的爱。

当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已经能够非常智慧地给予爱和感受爱,孩子在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中,我们和他共同面对困难和快乐,在这之中,他一定会学会爱自己和爱父母,推己及人,他也会热爱他人,一个良好的美好的人生的开始,在这个人生中,他定会体会到作为自己的骄傲和生命的魅力。所以,我说,我们感受到的那小树下的阳光越多,咱们的孩子的幸福度就会越大,当然,我们的幸福度也就会翻倍。

阳光在小树下,斑驳的,灿烂的,照见我们心扉的,热情而如天下父母一样内敛的阳光,正在小树下流淌着,划过我们的心扉,如小溪一样快活,让我们感受为人父母的愉悦

儿子老师给儿子妈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请各位朋友批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298623.html

上一篇:还看熵与过程之迷惑
下一篇:迷恋你------就算你是一个传说
收藏 IP: .*| 热度|

19 王伟 刘俊明 武夷山 郑融 阎建民 罗帆 任国鹏 赵宇 苗元华 柳东阳 李志俊 陈湘明 李学宽 侯成亚 鲍海飞 唐常杰 左正伟 刘晓瑭 christine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