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成长的蓝本 (二)

已有 5309 次阅读 2009-11-25 11:50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听课, 导师制, 教学监督

    一直以来,在大学上岗都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以前有两项基本条件:去参加岗前培训和下中学教育践习。这之后返回学校。我们物理系给新手安排的课首先是普物实验,然后是外系的普物理论课,再后来才考虑安排一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但是,现在不同了,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课程的要求,许多刚进单位的年轻人就开始挑大梁了。当然,相应的补救政策也有,那就是安排一个老教师做新人的“领路人”,制定了严格的互听课和教案、交流检查的规定,都要记录在案,以备检查。是为“导师制”。同时,学校有教学督导小组,不定期听课检查,主要的“督导”对象就是新近学校人员。蓝本以及对蓝本效果的考察都具备而且具体了。

    不过这样的结果并不显得非常好。第一: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学生多了,教师的课时明显增多,他准备理论、处理思考题和习题的时间相应地也就增多,这一点对作为蓝本的老教师和被蓝本的青年教师来说都一样,还得拨出一大部分时间去听课、填写材料,如果大家都有两个以上的课头的话,那就忙得不亦乐乎了。第二:与其他职业没有两样教师职业也是个实践活儿,只有多次游泳,他才知道怎么游。但是,更为致命的是,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做教师的深度,还与人的内在气质、个性以及个人素养有关系,这就是上天赋予他站在讲台上的自己的风景,一方面不是“导师”可以塑造的,另一方面,也不是你听几节课就可以把握和“纠正”的。所以,那些个听课,实际上起的还是监督和督促的作用。第三,就是更为棘手的问题,虽然都是小学科相同,但是大家带的课不同,老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搞通通,那么,你要在教案以及讲解的更加简洁、明晰上给予新同志有价值的指导,只能是自己搞的方向。何况,大家还是同行,需要顾及到对方的境况,不能拔苗助长地略去过程而直奔结果,因为他的路还没走到那一步。

   我这么分析,似乎贬了“导师”制。说实在的,这个制度本身没什么错。只是实行的结果有差。可操作性欠缺。也许这是学生多,教师任务很重的现实面前培养年轻教师的比较好的方法,那我们也得考虑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已经把让青年教师循着学科由简单到困难的步骤给免了,他们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就给了他们一个比较难的“动作”。那样的话,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从教”。课要听,但不能要求太多,何况现在进高校的除了博士就是硕士,学校也还要求大家要科研上上进。他们需要锁住“时间”的水分,以保持容光焕发啊。当然,大家都一样,老教师也需要“时间”的水分。

   其实,所有的“任务”如果安排的很具体、很紧凑的话,它往往就没法被执行下去了。最有灵魂的“任务”需要信任和给对方留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工作尤甚。如果课多到每天都有,那就不要总是提醒人家把课上精,因为他做不到,除非那些课大家都熟到可以背下来了。所以,要叫大家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安排给他的任务给他留下足够的准备和提高的时间,这样才可以要求他提高精度。

   至于工作单位上的“蓝本”。也可以不是“导师”,这往往取决于“人以类聚”的智慧了。所以,我想“导师”们能做的也就是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成长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自己琢磨的过程。只是希望,不要让老教师和青年教师都成长得这么仓促,这么慌张,以至于来去匆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273777.html

上一篇:成长的蓝本(一)
下一篇:博女歌 答辩
收藏 IP: .*| 热度|

8 郑融 陈绥阳 吴飞鹏 吕喆 黄晓磊 柳东阳 陈湘明 曹世雄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