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分配时代——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66)

已有 3261 次阅读 2010-10-23 21:31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GDP, 诺贝尔奖, 金融危机, 国庆, 经济真相

  “物质进步不仅不能解脱贫困,实际上它产生贫困”——乔治.享利
   GDP在飞速增长,什么工资趋向仅能维持生活的最近限度?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09年年底超过日本。与此同时,中国贫富分化差距越发巨大,0.4%的家庭 掌握70%的国民财富。普通人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果实,绝大部分被少数人摘去了。
乔治.享利的咒语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乔治.享利认为贫穷的 根源在于地租,地租掠夺了人们的劳动收入。100多年前,在地广人稀的美国,地租的确是最主要的剥削形式。不过在100年后的今天,人 们依然被贫困所困绕,依然受到掠夺,不过在形式上已经大大不同。

     产业链6+1和产业链竞争是著名学者郎咸平广泛推广的概念。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而中国出口价格是1美金。我们在制造过程中, 破坏浪费了资源,最终只得到1美元的报酬,但其它环节却得到了近9美元的报酬。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 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郎咸平看来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九美金的价值,加工制造只创造了一美金的价值。郎咸平先生所提出的6+1观点实 际反映出现代经济社会与古代社会完全不同的特征——我们进入分配时代。

        郎咸平的认识换一种说法:六大环节获得九美金的价值,加工制造只获得了一美金的价值。这种说法表达出我们的无奈,为什么加工制造只能获得一美金的价值,获 得比例是由什么决定的?在过去,我们常常讲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人们获得多少要看他贡献多少。我们有这样的理想,不过我们还需要可操作性,如何量化贡献多 少?存不存在一把标准的尺子?量化贡献实际上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在过去某些时间里,
我们常常会采用劳动时间来衡量贡献,工作时间长则贡献大,据认为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付出少,获得多。实践表明是错误的,资产阶级是消灭了,我们的经济反而越来越差。

        在市场经济社会,这些问题被推给市场,由市场价格来判断价值。由此郎咸平认为六大环节创造出九美金的价值,加工制造只创造一美金的价值。在大多数人眼中, 市场是公平的、稳定的、美好的。真实市场却是不确定的,丑陋的,有很多缺陷,有时甚至会阻碍经济发展,垄断是其中之一。垄断者通过抬高价格获得高利润,抢 占资源。当然了,垄断只是一类极端的情况,在现实中,更多属于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竞争,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吃肉,小企业喝汤。表现 形式则为价格变化,相应地资源分配发生变化。

        利益分配公平最符合人们的普世价值。在商品经济中,各方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价值尺度,无法判定各方的付出。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只能依赖影响力和信息量来争 夺利益。
市场各方的力量、信息量决定了每一方能够获得利益的比例。

        以上是商品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也是同样的情况。劳动者与资方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所受的剥削是前所未有的。在封建社会,农民生产粮食,要交税,每年还要 给皇帝服劳役。农民十分明白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也明白自己受剥削,只是没有办法。在现代社会,各方受剥削的情况却以市场形式得到掩盖。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 力,好像两方是公平的,实际上工人并不知道自己劳动能创造多少价值。比如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人,
每个人只干一道工序,拿 计件工资。产品要经过许多工序才能达消费者手中。工人知道产品的销售价格,却难以知道自己那一道工序能值多少钱。比如给衣服上扣子的工 人,他知道衣服卖100元,却不能估计自己上扣子的价值。因此、在市场时代,不公平被隐藏起来,各方参与者的收入并不代表着付出。

        价值分配完全依赖各方力量的竞争,20世纪以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
市场各方为了增强实力,也产生许多新行为,新现象。在当 时,单个工人力量弱小,企业主压迫工人。工人们开始建立工会与资方谈判,从而获得更多收益。同样,许多企业建立联盟,甚至垄断性联盟,增强在市场中的力量,抢占更多资源。
 
    在力量决定一切的分配形势下,市场无效率成为常见的现象。比如贡献大者力量弱小,特别是 一些有前途的新生力量,他们在价值分配中处于弱势;而贡献小的力量强大,特别是一些曾经有过辉煌,正处于衰落期的力量,在价值分配中处于强势。一般情况 下,市场的新生(有前途的)力量相对弱小,他们难以抢占资源,从而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一些正处于稳定期的力量却占用过多资源,或者本应该退入幕后的力量 死而不僵。一些力量甚至以要挟、敲诈的方式攫取利益,比如故意设置障碍、利用地理、政治资源等。
    通过对一些国家进行研究,如日本、拉美、非洲等地的国家,我们发现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是新生力量缺少资源,腐朽力量霸占太多资源,经济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状 态。20世纪末,美国进入十年辉煌时期,为什么如此辉煌?其中非常根本一点在于市场力量的改变,新生力量获得助推器——风投。新生力量弱小,缺少资源、难 以发展,金融资本拥有资源,缺少机会、也难以发展。金融资本与新生成量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发生重大改变,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医疗产业、新能源等等迅速发 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总之,市场是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如何避免市场的弱点,发展有效率的市场是时代的重要挑战。今年诺奖评选的结果再一次说明了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如何使 市场更有效率。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如何避免使市场无效率,比如我国对工会问题的暧昧态度,对于金融投资的暧昧态度。如今,美国两位新制度经济学家 获得诺贝尔奖,这实际上反映出时代特点——单纯有效的市场是不存在的,社会与市场的密切联系要求我们要时时审视政府行为。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我们也应该明白 一个道理——你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仅仅进行生产性劳动。我们不掠夺别人,也要防备被别人掠夺。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生产,更多要 盯着分配。多劳多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在险恶的市场面前,所有人都不得不为此改变。
    在投资市场中,公司之间的兼并联合往往会对股价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原因之一即是在市场中力量变得更为强大,在分配中拥有更多的影响力。


当然,现代生产力的提高,单个人被掠夺的程度远远大于古代,而且现代人感受不到。中国工资占GDP比例越来越低。生产力提高产生的收益被掠夺。
  

垄断优势理论


  一、产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
  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二、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的主要思想
  市场的不完全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
  1、原因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2、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四、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解释
  1、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
  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同时技术等资产可以获得全部收益。
  2、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
  寡占反应现象,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企业来互相牵制和加强自身能力行为的综合表现。
  五、对跨国公司各垄断优势的补充
  1、知识优势
  2、产品差异优势
  3、规模优势
  4、管理优势
  5、资本优势
  七、评价
  1、贡献: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
  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
  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
  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不足: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
  ‌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346-376368.html

上一篇:经济之道——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68)
下一篇:困境与破局——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65)
收藏 IP: .*| 热度|

2 刘庆丰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