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天虚我生陈蝶仙

已有 3819 次阅读 2013-2-4 15:00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外包装, 无敌 |文章来源:转载

天虚我生陈蝶仙
(科技日报,2013-2-2)
陈蝶仙研制的“无敌”版牙粉外包装

人物纪事〉》 文·施立松

1940年春,日军占领下的“孤岛”上海,海棠春色依旧,“传奇”人物陈蝶仙,却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对女儿陈小翠说:“吾平生为名士,中途不幸溷堕工商界,遂为名人。今还吾干净,仍为名士去矣。”陈蝶仙是民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一朝凋零,便成绝响。

陈蝶仙生于晚清杭州殷富儒医世家,少负才名,性嗜文艺,于书无所不览,他少年时的理想是:“愿得沪滨一席地,安笔砚,展琴书,日对良友,以诗词小说相唱和。”在谴责小说盛行的晚清文坛,陈蝶仙独树一帜,擅写才子佳人悲情哀歌,成为鸳鸯蝴蝶派骨干中坚,人称写情圣手。郑逸梅赞他:“千金难买才人笔,写尽闺帏倩女情。”

生于末世,怀才而不为所用,徒有抱负,陈蝶仙的失落,从他诸多的名号可见一斑,如“惜红生”、“陈栩”、“天虚我生”,又以“天虚我生”流传最广。

陈蝶仙不仅精通文墨,还富于常识,对科学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曾把书房改成私人实验室研究日用品,还特地向外国人学习化学。民国初年,日本“金刚石”牌牙粉进入中国,成了千家万户日用必需品,垄断了市场。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限愤慨,掀起了全国性的抵制日货运动。陈蝶仙毅然投笔从商,筹办企业,研制牙粉,面对亲友的反对,他说:“文学所以养心,工业足以救国。”这一年,他正好40岁。生日那天,他写下“半生事业惟诗卷,偌大家私剩砚田”,言外之意,颇多遗憾,他要把后半生的精力,投到济世救国的实业中。

1918年5月,他成立家庭工业社,研制牙粉。经过反复试验,牙粉终于研制成功,价格比日本产的便宜一半。他亲自设计商标,上印“天虚我生发明”,因他雅号“蝴蝶”,故在纸袋的一面印一只大蝴蝶作为商标,上海方言“蝴蝶”与“无敌”谐音,便叫“无敌牌擦面牙粉”;包装图样中间是只网球拍,因网球与日本的国旗形状相似,代表日货,以拍击球,就是用国货抵制日货,将日货赶尽杀绝;正下方是“中华国产”字样,这四个大字,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让人顿觉扬眉吐气!

“无敌牌”牙粉价廉质高,一上市,日本金刚石牌牙粉就灰飞烟灭,大长国人志气。“蝴蝶”咬碎了“金刚石”,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国货战胜舶来品的一个著名掌故。积累了“第一桶金”后,陈蝶仙进一步对家庭化妆品进行研究试制,在上海建厂扩大牙粉生产,兼产化妆品西泠霜、蝶霜等,销路也很快遍及全国。

1929年杭州召开首届西湖博览会。这一年的西湖,精彩纷呈。博览会设在里西湖最美地段。沿湖各地,热闹非凡。梅兰芳深夜专车赶到,演出《贵妃醉酒》,一曲唱罢,东方既白。83岁高龄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博览会上作《天生万物皆有用》的演讲。而最出风头、最让人惊讶的是“无敌牌”花露水!陈蝶仙在孤山设一喷泉,喷的是“无敌牌”花露水,香气直逼断桥。

陈蝶仙还研究桑、麻、竹、草,做改良造纸的实验,创办“利用造纸厂”,以抵制外货白报纸;又建驱蚊香厂,与日本产品竞争,还办起了汽水厂、玻璃厂等。从家庭工业社到开办各种工厂,充分展现了陈蝶仙的科研和经济才能,这在民国文人群体中极为罕见。

陈蝶仙出过一部《大学新讲》,主张用儒家训条管理企业。他心薄商人,耻言功利,做实业不完全以赢利为目的。他不喜欢机器,坚持以人力为主,这并不是他对现代科学技术有成见,而是另有原因。他说:“用机器节省人工,是叫公司多赚钱,股东有利时,我是第一个,我为什么不干,因为中国还没到工业极度发达,找不到人工的时候。节省人工,即是使工人失业。我们既然是为社会服务而创办工业,那应该工人第一。况且,家庭工业社的工人,比股东还重要,股东是为利而出钱,工人是为生活而出力,股东少分点利益,不会饿死。工厂减少一个工人,便是国家多一个失业的人。试问国家重要呢?股东重要呢?”他以这种独特方式,去实践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

陈蝶仙是当时少有的开明父亲。长子陈小蝶14岁入上海法政大学读法律,但繁琐的法律条文让他头痛生厌,失去读书的兴趣,他告诉父亲说“此非我所耐也”,便退学而去。后又入上海著名的圣约翰大学,他见同学都不讲国语而以英语相夸耀,又拂袖而去。陈蝶仙对儿子的“反叛”行径不仅“放任”,还大加赞赏。在当时,像陈家那样的家庭对新式教育如此反感实属“另类”。父亲的耳濡目染,让陈小蝶决定以写作为业。后来,他不仅赓续父亲文学创作上的未竟事业,还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父子俩被人誉为“中国的大小仲马”。

民国初年,很多人都视办实业为做官的捷径,陈蝶仙却懔懔以此为戒。他一心扑在实业上,只想在成功后做个隐者。陈蝶仙平生最崇拜的人是陶渊明,一直向往归隐桃源。陈蝶仙在西湖桃源岭为自己营建了一座生圹,免去了墓志铭等一概俗物,亲手在墓道上栽种了83棵松树和100多株梅花。有人对他说,这块地葬不得,在风水经上叫做绝地,得不着子孙的祭扫。陈蝶仙笑说:“这有什么要紧呢,只要风景好,我活着有一个登眺的地方,死便埋我,子孙祭扫何必远虑。”还因此做了一副墓联:未必春秋两祭扫,何妨胜日一登临。在上海病重期间,他反复叮嘱儿女:“必葬我于桃源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659417.html

上一篇:献媚引用效应
下一篇:《阎锡山日记》摘抄(二)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5 赵凤光 马丽丹 王春艳 高绪仁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